山中吟原文
廿年不出此山窩,石室新藏志不磨。
永夜尚存姬旦夢,青山常過接輿歌。
問奇田父擎蓑笠,扶杖門生候徑蘿。
幾次欲尋文社會,鵝湖朋舊已無多。
詩詞問答
問:山中吟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山中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山中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山窩
指偏僻的山區
山窩裡飛出金鳳凰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不磨
不可磨滅。《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官場現形記》第一回:“老侄你自己不要看輕,這個重擔,卻在我叔侄兩人身上,將來維持世運,歷劫不磨。”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迷途之鳥》裡面也盡有一些好詩,象這刻石的一首,也可以說是不磨的佳作。”
永夜
長夜;永夕
山中此夕莫嗟訝,師弟睽違永夜。——《鏡花緣》
尚存
現在還存在
辦事處的遺蹟尚存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過接
過渡連線。《朱子語類》卷六八:“冬夏便是陰陽極處,其間春秋便是過接處。” 明 李贄 《四書評·孟子·離婁上》:“絶妙文字,轉換過接,無跡可尋,後人所不能及也。”
輿歌
民眾歌謠。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封第二表》:“鐫金刻石,既不可詮;輿歌里誦,其謂臣何?” 胡之驥 匯註:“輿歌,輿人之歌也。” 唐 王勃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於輿歌,皇圖不隔於芻議。”
田父
老農
蓑笠
蓑衣與笠帽。《儀禮·既夕禮》:“道車載朝服,稾車載蓑笠。” 鄭玄 註:“蓑笠,備雨服。”《後漢書·蔡邕傳下》:“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並載。” 清 唐甄 《潛書·明鑑》:“茅舍無恙,然後寳位可居;蓑笠無失,然後袞冕可服。”
扶杖
拄杖。《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萬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長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傳七·真德秀》:“深村百歲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歡聲動地。”
門生
漢人稱親受業者為弟子,相傳受業者為門生。後世門生與弟子無別,甚至依附名勢者,也自稱門生
社會
(1)
(2) 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
(3) 泛指由於共同利益而互相聯繫起來的人群
(4) 指社團
(5) 古時社日舉行的賽會
鵝湖
亦作“鵞湖”。1.山名。亦為書院名。 江西省 鉛山縣 北 荷湖山 ,有湖,多生荷。 晉 末有 龔氏 者,畜鵝於此,因名 鵝湖山 。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與 呂祖謙 、 陸九淵 兄弟講學 鵝湖寺 ,後人立為四賢堂。 淳祐 中賜額“文宗書院”, 明 正德 中徙于山巔,改名“鵝湖書院”。 唐 張演 《社日村居》詩:“ 鵝湖山 下稻粱肥,豚穽雞棲對掩扉。”《宋史·儒林傳四·陸九淵》:“ 九淵 嘗與 朱熹 會 鵝湖 ,論辨所學,多不合。” 清 查慎行 《淳如招游蓮花洞》詩之四:“指點 鵞湖 榛莽路,講堂片席待重開。”參閱《嘉慶一統志·廣信府·鵝湖山鵝湖書院》。
(2).指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與 陸九淵 在 鵝湖寺 的辯論。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新建 良知之説,自謂千古不傳之祕,然 孟子 諄諄教人孝弟,已拈破此局矣,況又 鵝湖 之唾餘乎?”
朋舊
朋友故舊。 南朝 宋 鮑照 《學陶彭澤體詩》:“但使尊酒滿,朋舊數相過。” 宋 蘇舜欽 《王子野行狀》:“家貧,柩不能還先塋,朋舊在要官者皆助之,遂得還京師。” 明 歸有光 《<尚書別解>序》:“余自南都下第歸,閉門掃軌,朋舊少過。” 章士釗 《<蘇報案始末記>敘》:“余今年七十有四矣,朋舊凋零,遂成孤孑。”
無多
沒有多少。 唐 杜荀鶴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無多俸,須喜秋來不廢吟。” 清 周亮工 《郭去問還家未半載復作章貢之行送之》詩:“亂後還家慶更生,無多日月復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