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籀的《國士一首》
全文:
五陵少年銅乳臭,哲肅何甘作牛後。
曲合汙世鄉愿徒,俗學聾瞽紛蕪莠。
文士規模正始間,風流可喜未曾有。
志士機繁常濟務,斡旋金谷捷趨走。
取亂尤須見兵勢,料敵先應決攻守。
至言碩畫安危機,卻顧前思能審究。
服戎角力乃兵耳,入幄造膝直禦寇。
人心天意歸有道,務穡訓學臻富壽。
自古迂儒無益算,蓋世奇才實天授。
誰能剡牘出公言,明年定取單于首。
參考注釋
汙世
亦作“汚世”。污濁混亂的世道。《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趙岐 註:“志同於流俗之人,行合於汚亂之世。” 宋 秦觀 《王儉論》:“大節喪矣,雖有一時之美,一日之長,足以夸汚世而矯流俗,君子無取焉。”
鄉愿
指鄉中貌似謹厚,而實與流俗合污的偽善者。 漢 徐幹 《中論·考偽》:“鄉愿亦無殺*人之罪,而 仲尼 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若夫賊德之鄉愿,則雖過門而不欲其入室,蓋拒絶之深矣,而肯遽以人類視之哉!” 李大釗 《鄉愿與大盜》:“ 中國 一部歷史,是鄉愿與大盜結合的紀錄。”參見“ 鄉原 ”。
俗學
世俗流行之學。《莊子·繕性》:“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 宋 蘇軾 《送人序》:“士之不能自成,其患在於俗學。俗學之患,枉人之材,窒人之耳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工騷墨之士,以農桑為俗務,而不知俗學之病人更甚於俗吏。”
聾瞽
(1).猶聾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上》:“下至聾瞽瘖啞殘疾之人,亦莫不有學,使習一藝以自養其天刑之軀。”參見“ 聾盲 ”。
(2).比喻欺騙,蒙蔽。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食我園椹,不見好音,誣謗聖人,聾瞽學者。”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二:“ 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議己,故作為此説,以聾瞽愚俗耳。”《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條格》之書,非不繁密,但資官吏弄法,民間知者絶少,是聾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蘇籀名句,國士一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