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萬益之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贈萬益之原文

常聞靜者言,澹泊棲精魂。

之子抱微尚,抗志謝世樊。

原無昏濁染,安用漱靈根。

五嶽游其四,九州何足論。

察人洞腑臟,擷草辨寒溫。

斷酒持清齋,端居不立言。

和光世可混,抱沖道自存。

余懷方外蹤,於子情彌敦。

詩詞問答

問:贈萬益之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贈萬益之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元韻

參考注釋

靜者

深得清靜之道、超然恬靜的人。多指隱士、僧侶和道徒。《呂氏春秋·審分》:“得道者必靜,靜者無知。”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 黃節 注引《論語》:“智者動,仁者靜。”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 蔡侯 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仇兆鰲 註:“ 夢弼 謂: 蔡侯 為人恬靜而意氣有餘。” 清 趙翼 《題鄒蓮浦小照》詩:“超然靜者心,小憇寄幽矚。”

澹泊

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

精魂

(1) 靈魂

(2) 精神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微尚

微小的志趣、意願。常用作謙詞。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伊余秉微尚,拙訥謝浮名。” 唐 白居易 《聞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詩:“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獨。” 清 陶窳 《冬草》詩:“平生抱微尚,不與眾芳期。”

抗志

(1).高尚其志。《六韜·上賢》:“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 宋 曾鞏 《筠州學記》:“而搢紳之徒,抗志於 * 之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白樂天 抗志辭榮,似知道者。” 章炳麟 《辨詩》:“自 王粲 以降,作者抗志,欲返古初。”

(2).指高尚的志向。《晉書·夏統傳》:“其人循循,有 大禹 之遺風, 太伯 之義讓, 嚴遵 之抗志, 黃公 之高節。” 明 何景明 《六子詩·李戶部夢陽》:“抗志冀陳力,危言獲罪愆。”

謝世

逝世

昏濁

(1).指空氣、水等不潔淨。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言未畢,門中有數十人出,雲怪有昏濁氣,令責守門者。”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譬如奔流濁水,纔貯在缸里,初然雖定,也只是昏濁的,須俟……渣滓盡去,復得清來。” 黎錦明 《出閣》:“她嫌屋門邊的塘水昏濁,常時提起一桶衣服到這山腰的蓮塘邊來。”

(2).引申為污穢難看。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然其人狀貌昏濁,垢穢不可近。”

(3).指社會、政治黑暗混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濁,正正經經納錢,就是得官,也只有數,不能勾十分大的。” 清 戴名世 《老子論上》:“ 莊子 、 列禦寇 之流,其言依倣 老子 ,吾觀其書,大抵憫世之昏濁,為洸洋自恣以適己志,此文人學士之雄者耳,不得與 老子 並。”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五》:“要之,能在這昏濁的政局中,居然出為高官,清流大約無這種手段。”

靈根

(1).神木的根。 晉 孫拯 《贈陸士龍》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陰,靈根可棲,樂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稱。 唐 柳宗元 《種術》詩:“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靈根逐 漢 臣,遠自 河 源至。”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月下劉中明招賞牡丹》曲:“一叢凝露在沉香,移得靈根傍錦堂。” 清 秋瑾 《白梅》詩:“淡到羅浮忘色相,謫來塵世具靈根。”

(3).指才德修養。 漢 揚雄 《太玄·養》:“藏心於淵,美厥靈根。” 范望 註:“靈根,道德也。” 宋 黃庭堅 《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詩贈之》:“ 鹹池 浴日月,深宅養靈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葉適 《祭徐文子侍郎文》:“於時侍郎,卓爾靈根,有光厥師,兼華眾門。”

(5).對祖先的敬稱。《文選·張衡<南都賦>》:“固靈根於 夏 葉,終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註:“ 劉累 自 夏 而遷於此,故云‘固靈根於 夏 葉’,終於 殷 周 秦 三代,然後 漢 興乃蕃盛。”《文選·陸機<嘆逝賦>》:“痛靈根之夙殞,怨具爾之多喪。” 劉良 註:“靈根,靈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舊族,朝廷之夙將也。靈根自遠,聖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二:“ 龍樹 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 劉逸生 註:“靈根,指佛祖,這裡具指 龍樹 。”

(7).性靈,智慧。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 中國 經二十餘朝之 * ,閉塞其聰明,鉗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黃庭內景經·上有章》:“灌溉五華植靈根。” 務成子 註:“靈根,舌本也。” 宋 陸游 《病中作》詩:“不憂豎子居肓上,已見真人出面門。力守誰能發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

(9).借指人的身體。《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 呂延濟 註:“《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靈根堅固老不衰。’然靈根喻身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荒淫伐靈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緣。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靈根尚未消盡。”

五嶽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九州

(1) 中國的別稱

(2)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腑臟

中醫對人體內部器官的總稱。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腑;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亦泛指人的內臟。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破積聚於腑臟,追二豎於膏肓。” 柔石 《為奴隸的母親》:“這時,他底妻簡直連腑臟都顫抖。”

寒溫

(1).冷暖。《晏子春秋·諫下十三》:“故 魯 工不知寒溫之節,輕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漢書·京房傳》:“其説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 溫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減旨甘之直,續鹽酪之資,寒溫必服,藥餌必時。”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見寄》詩:“違離詎幾時,風色變寒溫。”

(2).指問候冷暖起居。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詣 瞻 ,寒溫畢,聊談名理。”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三折:“施禮罷,敘寒溫。”《紅樓夢》第一○五回:“眾親友也有認得 趙堂官 的,見他仰著臉不大理人,只拉著 賈政 的手笑著説了幾句寒溫的話。” 管樺 《將軍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著牙,滿口寒溫:‘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3).中醫指兩種藥性,寒性或溫性。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神農本經名例》:“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注引 宗奭 曰:“寒、熱、溫、涼,是藥之性。” 魯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義”》:“因為自三民主義以至無政府主義,無論它性質的寒溫如何,所開的究竟還是藥名。”

斷酒

(1).禁止釀酒。 晉 王羲之 《雜帖》:“此郡斷酒一年,所省百餘萬斛米,乃過於租。”《南齊書·武帝紀》:“五月戊辰,詔曰:‘水旱成災,穀稼傷弊凡三調眾逋,可同申至秋登。京師二縣, 朱方 、 姑熟 可權斷酒。’”

(2).戒酒。 唐 白居易 《答蘇庶子》詩:“病來從斷酒,老去可禁愁。”《水滸傳》第三九回:“ 李逵 道:‘哥哥,你自放心去。若是這等疑忌時,兄弟從今日就斷了酒,待你回來卻開。’”《隨園詩話》卷八引 清 馬驌 《池上》詩:“種魚有術尋漁父,斷酒無心學醉翁。”

清齋

(1).謂舉行祭祀或典禮前潔身靜心以示誠敬。《舊唐書·禮儀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齋所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親授祝版,乃赴清齋所。” 唐 顧雲 《華清詞》詩:“相公清齋朝蕊宮,太上符籙龍蛇蹤。”《武王伐紂平話》卷下:“ 文王 清齋三日,沐浴聖體。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駕再去求賢。”

(2).謂素食,長齋。 晉 支遁 《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 唐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詩:“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清 唐孫華 《恕堂再次前韻見贈複次韻答之》:“中夜飢腸自雷轉,清齋三月常無鹽。”

(3).清靜之室。 郁達夫 《鹽原日記詩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樂,六月清齋午夢涼。”

端居

謂平常居處。 唐 孟浩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築夫》詩:“寂寞荒村靜,端居念遠朋。”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淄川小聖人》:“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輒指畫談議,袞袞滔滔,竟晷不倦。”

立言

樹立精要可傳的言論;亦指著書立說

和光

(1).謂才華內蘊,不露鋒芒。《後漢書·王允傳》:“公與 董太師 並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內寳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魏書·釋老志》:“和光六道,同塵萬類。” 唐 王維 《送綦母校書棄官還江東》詩:“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參見“ 和光同塵 ”。

(2).共同照耀。 唐 韋展 《日月如合璧賦》:“分則列照於三無,聚則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輝。 宋 蘇軾 《妒佳月》詩:“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自存

(1).自謀生計。《漢書·成帝紀》:“遣光祿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舉瀕 河 之郡,水所毀傷,睏乏不能自存者,財振貸。” 南朝 梁 沉約 《改天監元年赦詔》:“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 唐 韓愈 《馬君墓誌》:“始余初冠,應進士貢,在京師,窮不自存。”

(2).自察;自思。《荀子·修身》:“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宋 蘇轍 《閉門》詩:“掩卷默無言,閉目中自存。”

(3).保全自己。《商君書·慎法》:“千乘能以守者,自存;萬乘能以戰者,自完也。” 宋 楊萬里 《國勢》卷中:“奄是數者而有之,而日夕惴焉不能以自存,常若敵人之制其命,是挾千金而憂貧,有 孟賁 之力而憂弱者也。” 明 周履靖 《詠竹》:“自存君子操,不向俗人看。”

余懷

無窮的懷念。 清 大汕 廠翁 《海外紀事》卷四:“特遣副寺僧持瓣香勺水,畧敍輓歌,申奠於太翁之靈,並惟賢公節哀 * 。餘懷縷縷,未盡筆舌。”

方外

(1) 世俗之外,舊時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遊方之外者也。——《莊子·大宗師》

(2) 邊遠所在,異域

詩詞推薦

  • 游西湖用中字韻呈直院高舍人

    沈繼祖宋代〕制兼內外文章伯,遠過當年高侍中。運筆不停池水黑,舉觴未厭酒珠紅。泛舟但仰膺門峻,登峴夫何湛輩同。儻以
  • 八駿圖

    羅隱唐代〕穆滿當年物外程,電腰風腳一何輕。如今縱有驊騮在,不得長鞭不肯行。
    贈萬益之原文_贈萬益之的賞析_古詩文
  • 用康慶之韻約同陸仁重遊問政山

    方回宋代〕我所思兮山中人,餐松辟穀修仙道。將旄相印本無心,一蓑尚喜收身早。袖有長生度世方,玉杵玄霜倩誰搗。白雲
  • 畫髑髏頌

    釋宗杲宋代〕即此形骸,便是其人。一靈皮袋,皮袋一靈。
  • 偈頌二十五

    釋智遇宋代〕金風吹落葉,玉露滴清秋。尀耐寒山子,無言笑點頭。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 野亭

    楊維楨元代〕孟郊得野趣,野有真曜廬。魏先得野趣,野有野堂居。雲間沈東氏,■草衣野夫。東屯田可種,西壤水可漁。門無
  • 送姚提乾行

    鄭清之宋代〕虛齋填東鄞,從之南容君。我初未之識,邕翰傾殷勤。修潔以博習,秀美而有文。玉犀映秋水,英辭涌春雲。雞距
  • 秋夕即事

    劉得仁唐代〕永夕坐暝久,蕭蕭猿狖啼。漏微砧韻隔,月落斗杓低。危葉無風墜,幽禽並樹棲。自憐在岐路,不醉亦沉迷。
  • 偈十三首

    釋法泰宋代〕咄咄,何似生,穿雲俊鶻摩青天。抬眸一顧十萬里,林間鈍羽空忙然。求解會,著言詮,還同日午打三更。爭如一
  • 述懷

    白玉蟾宋代〕弔影自憐孤,消愁得酒壺。客悰迷曉夜,夢事付江湖。雨壁琴弦潤,風窗硯水枯。曉蟬知此意,為我噪高梧。
  • 寄聖俞

    歐陽修宋代〕凌晨有客至自西,為問詩老來何稽。京師車馬曜朝日,何用擾擾隨輪蹄。面顏憔悴暗塵土,文字光彩垂虹霓。空腸
  • 壽劉丞

    洪咨夔宋代〕秋橫岱嶽氣象豪,仰瞻萬仞青且高。上凌層漢直咫尺,下視列岫真兒曹。此山萬古儲勝跡,年年人慶東平日。誰知
  • 南歌子(安豐守章彥輔生日)

    王之道宋代〕玉露澄天宇,金風淨月華。滿庭秋色木犀花。記得謫仙初下、五雲車。才業追前輩,人門屬當家。壽觴無惜醉流霞
    贈萬益之原文_贈萬益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寓寺八首

    張耒宋代〕江城梅子青時節,嫩紫夭紅掃地無。修竹滿山連草色,卻煩林鳥勸提壺。
  • 題董邦達山水畫·其一·煙磴寒林

    乾隆清代〕高嶺隆崇下有溪,林煙杳靄望中迷。天然枉轡郊端杜,為問何人此隱棲。
  • 蘇橋三首·其三

    乾隆清代〕左側書齋朴不奢,泊舟小憩試杯茶。早頒諭旨笙歌罷,閒撫溪窗靜且嘉。
  • 頌古二十一首

    釋鼎需宋代〕{左鹹右鳥}{左鹹右鳥}鳥,守空池。魚從腳底過,{左鹹右鳥}{左鹹右鳥}總不知。
  • 春半

    宋伯仁宋代〕春到已多時,遊人替衲衣。柳眠鶯喚醒,花瘦雨添肥。官事痴能了,人情久易非。一貧能自守,贏得掩柴扉。
    贈萬益之原文_贈萬益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趙幾道赴台州錄事

    薛師石宋代〕應前綆汲何從來,清流海底通九垓。天河地脈濦旋轉,上中下井躔三台。滿城桃花二仙種,方廣金殿三門天。一時
  • 風入松

    韓玉宋代〕柳陰亭院杏梢長。依約巫陽。鳳簫已遠秦樓在,水沈煙暖餘香。臨鏡舞鸞窺沼,倚箏飛雁辭行。醉邊人去自淒涼。
    贈萬益之原文_贈萬益之的賞析_古詩文
贈萬益之原文_贈萬益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