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秦觀的《送僧歸保寧》
全文:
西湖環岸皆招提,樓閣晦明如臥披。
保寧復在最佳處,水光四合無端倪。
車塵不來馬足斷,時有海月相因依。
上人弱齡已隸此,心目所證惟瑰琦。
白玉芙蓉出清沼,天然不受緇塵擾。
坐客一語不入意,目如明星視飛鳥。
冠切雲兮佩玉難,上人顧之真等閒。
應緣聊入人間世,興盡卻歸湖上山。
伊余久欲窺禹穴,矧今仲父官東越。
行挽秋風入剡溪,為君先醉西湖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伊余
自指,我。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伊余小子,恃寵驕盈。” 五代 貫休 《古離別》詩:“只恐 長江 水,儘是兒女淚。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伊余朽鈍材,嬾拙更無比。”
禹穴
(1).相傳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紹興 之 會稽山 。《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 江 、 淮 ,上 會稽 ,探 禹穴 。”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 禹 巡狩至 會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雲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山》詩:“幸游 建德 鄉,觀奇經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懷》詩:“何必探 禹穴 ,逝將歸 蓬丘 。”
(2).指 會稽 宛委山 。相傳 禹 於此得 黃帝 之書而復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東》詩:“ 禹穴 藏書地, 匡山 種杏田。” 王琦 註:“ 賀知章 《纂山記》曰: 黃帝 號 宛委穴 為 赤帝 陽明之府,於此藏書。 大禹 始於此穴得書,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謂之 禹穴 。” 禹 於 宛委山 得 黃帝 金簡書之說,見《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宋 陸游 《秋雨初霽徙倚門外有作》詩:“前身已預 蘭亭 會,老眼曾窺 禹穴 書。” 清 王譽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憶新安會稽之勝賦呈確慶夫子志別》詩:“學溯 考亭 開霧障,書探 禹穴 破雲封。”
(3).相傳為 夏禹 決 漢水 時的住處。在今 陝西省 旬陽縣 東。《大清一統志·興安府·古蹟》:“ 禹穴 在 洵陽縣 東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傳 禹 決 漢水 時居此。”
仲父
(1).古代稱父親的大弟。《釋名·釋親屬》:“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2). 春秋 時 齊桓公 尊 管仲 為仲父。《荀子·仲尼》:“﹝ 齊桓公 ﹞倓然見 管仲 之能足以託國也……遂立以為仲父。” 楊倞 註:“ 仲 者, 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後因用以稱 管仲 。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齊桓 之霸,賴得 仲父 。”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 仲父 獻誠言, 姜公 乃見猜。” 逯欽立 校註:“ 仲父 , 管仲 。” 清 錢謙益 《光祿大夫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文通鐵山王公墓志銘》:“昔者, 伊生 五就,拜幣聘於 有莘 ; 仲父 一匡,謝溝瀆於 堂阜 。”
(3).用於帝王對宰相重臣的尊稱。《史記·呂不韋列傳》:“ 莊襄王 即位三年,薨,太子 政 立為王,尊 呂不韋 為相國,號稱‘仲父’。” 張守節 正義:“仲,中也,次父也。蓋效 齊桓公 以 管仲 為仲父。” 漢 劉向 《說苑·正諫》:“﹝ 秦始皇 ﹞乃立 焦 ( 茅焦 )為仲父,爵之為上卿。”《晉書·王導傳》:“時 荊 揚 晏安,戶口殷實, 導 為政務在清靜,每勸帝克己勵節,匡主寧邦。於是尤見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為‘仲父’。”
(4).指 孔丘 。 丘 字 仲尼 ,故稱。《文選·吳質<答東阿王書>》:“鑽 仲父 之遺訓,覽 老氏 之要言。” 李善 註:“ 仲父 , 仲尼 也。”
東越
(1).古族名。古代 越 人的一支。相傳為 越王 勾踐 的後裔。 秦 漢 時分布在今 浙江省 東南部、 福建省 北部一帶。 漢武帝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 東越王 餘善 反 漢 ,旋被其部屬所殺。部分族人被迫遷入 江 淮 地區。參閱《史記·東越列傳》。
(2).指 閩 東或 浙 東地區。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 子陵 閉關於東 越 , 仲蔚 杜門於西 秦 。” 唐 柳宗元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輶軒下東 越 ,列郡蘇疲羸。”
秦觀名句,送僧歸保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