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月二十一日游海雲原文
玉節重來鎮此州,暫驅千騎上峰頭。
春闌好為良辰惜,俗樂誰知急景流。
山色也疑今日盛,物情渾勝昔年游。
登臨賦詠知難再,持語鄉人早借留。
詩詞問答
問:和三月二十一日游海雲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和三月二十一日游海雲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三月二十一日游海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玉節
(1).玉制的符節。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為憑。《周禮·地官·掌節》:“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公羊傳·哀公六年》:“﹝ 齊 陳乞 遣 陽生 ﹞與之玉節而走之。” 何休 註:“節,信也。析玉與陽 生 ,留其半,為後當迎之合以為信,防稱矯也。” 隋 江總 《洛陽道》詩之一:“玉節迎司隸,錦車歸濯龍。”
(2).指持節赴任的官員。 宋 楊萬里 《送吉州趙山父移廣東提刑》詩:“ 嶺 上梅花莫遲發,先遣北枝迎玉節。” 清 唐孫華 《送趙二聞之官濟寧》詩:“玉節幨帷 濟水 東,少年練達許誰同。”
(3).古代一種用以調節樂聲的樂器。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玉節調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註:“《漢書音義》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節,竹約也,以玉為之,故云玉節矣。”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洪崖領玉節,坐使虛音生。”
(4).手杖的美稱。 唐 胡曾 《詠史·高陽池》:“何事 山公 持玉節,等閒深入醉鄉來。”
(5).筍的美稱。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竹根乍燒玉節快,酒面新潑金膏寒。” 明 楊慎 《和方思道毛塢之什》:“冉冉孤生竹,遲此方苞月。玉節本璘珣,孚尹亦旁達。”
(6).藕的美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藕》:“ 陶弼 詩:‘萬頃金沙里,誰將玉節栽。’”
(7).形容高尚的節操。 宋 張孝祥 《西江月·重九》詞:“故人玉節有光華,高會仍逢戲馬。”
(8).形容聲音如鳴佩玉,鏗鏘而有節奏。 唐 張說 《皇帝行太和之樂一章》:“玉節四夏,金鏘五鍾。” 唐 陸龜蒙 《寒夜聯句》:“高唱戞金奏,朗詠鏗玉節。”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千騎
(1).形容人馬很多。一人一馬稱為一騎。 南朝 梁簡文帝 《採菊篇》詩:“東方千騎從驪駒,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 王安石 《西帥》詩:“一丸豈慮封 函谷 ,千騎無由飲 渭橋 。”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謫》:“儘自詡東方千騎,夫壻與人殊。”
(2). 唐 武官名。《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 武后 改百騎曰千騎, 睿宗 又改千騎曰萬騎。”參閱《通典·職官十》。
上峰
(1) 舊指上級長官
這是上峰的指示
(2) 高峰
良辰
美好的時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隱 《流鶯》詩:“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滿,美景不長,良辰難再。”
俗樂
世俗的音樂。與雅樂相對
急景
急馳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時光。 唐 曹鄴 《金井怨》詩:“西風吹急景,美人照金井。” 宋 樓鑰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我攜舊紀訪陳跡,止恐急景不得延。” 元 高士談 《次伯堅韻》:“急景只教人貌改,滄溟不放酒杯深。”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一:“春天的急景,已經快晚了的五點鐘的時候,我點了一枝蠟燭,在那裡安放幾本剛從棧房裡搬過來的破書。”參見“ 急景凋年 ”、“ 急景流年 ”。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態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濫,物情生怨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賦詠
見“ 賦詠 ”。
亦作“ 賦詠 ”。創作和吟誦詩文。《南史·何點傳》:“清言賦詠,優遊自得。” 宋 張淏 《雲谷雜記·二赤松子》:“而往來賦詠者多引用 張子房 事,誤矣。” 明 李東陽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銘》:“為詩文往往有奇思,與客賦詠,值意得,恆夜分不寢。”
鄉人
(1) 鄉下的老百姓
鄉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鄉的人
在這裡他的鄉人很多
借留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喬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喬弁 前假竹符,俾臨 巴郡 。一心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傳》:“﹝ 鹹平 ﹞三年,召還,拜引進使。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 承矩 。”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 陳鎰 ﹞嘗以議事還朝、民訛傳得代,遮道借留者數千人。”參見“ 借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