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見臨濟主中賓賓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

釋曇華偈頌六十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曇華的《偈頌六十首》

全文:
千年田,八百主。
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君不見禾山解打鼓,又不見採菊東籬下,千山萬山疊疊高門戶。
又不見光孝僧堂六七間,日日普請搬泥土。
又不見臨濟主中賓賓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
報禪流莫莽鹵聞,普請歡喜攙先去。
去去實不去,途中好善為。
來來實不來,路上莫虧危。
又不見主中主,個個衲僧氣如虎。

釋曇華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曇華又不見臨濟主中賓賓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書法作品欣賞
又不見臨濟主中賓賓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見臨

猶光臨。 唐 韓愈 《答楊子書》:“學問有暇,幸時見臨。” 宋 蘇軾 《答趙德麟書》:“無事見臨幸甚。”

賓賓

(1).猶頻頻。《莊子·德充符》:“ 孔丘 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賓賓以學子為?”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一》:“賓賓,猶頻頻也。”一說恭勤貌,見 成玄英 疏。《明史·劉之綸傳》:“授 之綸 兵部右侍郎,副尚書 閔夢得 協理京營戎政。於是 之綸 賓賓以新進驟躋卿貳矣。”

(2).尊重臣屬。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四》:“王者,正朔用三代,樂備六代,禮備四代,書體載籍備百代,夫是以賓賓。”

中主

(1).中等才德的君主。《呂氏春秋·應同》:“中主猶且為之,況於賢主乎?”《後漢書·爰延傳》:“帝游 上林苑 ,從容問 延 曰:‘朕何如主也?’對曰:‘陛下為 漢 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對曰:‘尚書令 陳蕃 任事則化,中常侍黃門豫政則亂,是以知陛下可與為善,可與為非。’”《清史稿·禮志三》:“子孫但能守成,即為中主。” 梁啓超 《立憲法議》:“專制之國,遇令辟則治,遇中主則衰,遇暴君則亂。”

(2).中心,主宰。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說目》:“冥冥混沌,道為中主。”

(3). 南唐 立國,凡歷三世, 宋 馬令 《南唐書》仿《三國志·蜀志》之例,稱之為先主,嗣主,後主。嗣主 李璟 ,又稱“中主”。如 宋 黃昇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所選 李澋 之詞,即標為“ 李中主 ”。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四七

(1).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光武 先在長安時,同捨生 彊華 自 關中 奉赤伏符,曰:‘ 劉秀 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鬭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李賢 註:“四七,二十八也,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 漢 火德,故火為主也。”《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四七之期必盡,百六之數溘屯。”原註:“ 齊 初踐祚計止於二十八年。”

(2).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歲。《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3).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東漢 開國功臣 雲台 二十八將。《文選·張衡<東京賦>》:“我 世祖 忿之,乃龍飛 白水 ,鳳翔參墟,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李善 註:“四七,二十八將也。”《文選·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 張載 註:“四七者, 漢 光武 二十八將也。” 清 王闓運 《擬李鴻章陳苗事摺子》:“ 援 ( 馬援 )之智勇,冠於四七。”參見“ 二十八將 ”。

(4).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後漢書·劉瑜傳》:“蓋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之盛衰者也。” 李賢 註:“四七,二十八宿也。諸侯為天子守四方,猶天之有二十八宿。《漢官儀》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前蜀 杜光庭 《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詞》:“伏以四七在天,垂文定位;三八鎮地,設象分靈。”

(5).舊俗,人死後每隔七天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鮑廷璽 哭著應道:‘小的父親死了。’ 向道臺 道:‘沒了幾時?’ 鮑廷璽 道:‘明日就是四七。’”參見“ 七七 ”。

面相

(1).相貌。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士長二人端詳 聶嫈 面相。”

(2).泛指事物的形象。 聞一多 《唐詩雜論·杜甫》:“仿佛命數注定了今番只許他看到自然的秀麗、清新的面相。”

釋曇華名句,偈頌六十首名句

詩詞推薦

又不見臨濟主中賓賓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