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李洞錦城秋寄懷弘播上人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洞的《錦城秋寄懷弘播上人》

全文:
極頂雲兼凍,孤城露洗初。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遠照雁行細,寒條狖掛虛。
分泉煎月色,憶就茗林居。

李洞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洞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書法作品欣賞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嵩少

嵩山 與 少室山 的並稱。亦用為 嵩山 的別稱。 唐 賈島 《永福湖和楊鄭州》:“ 嵩 少 分明對, 瀟 湘 闊狹齊。”《新唐書·隱逸傳序》:“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於道,至號 終南 、 嵩少 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喪焉。” 宋 吳坰 《五總志》:“ 端彥 既與 元長 不合,乃遯 嵩少 間。”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忠寧授中憲大夫制》:“今東方徵兵未已, 嵩 、 少 、 虢 、 雒 之間,戈殳相逮,皆爾所部也。”

貝多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佛說自誓三昧經》:“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為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

(2).借指佛經。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藝術,無所不窺。”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舞萑, 周公 命返之。”

李洞名句,錦城秋寄懷弘播上人名句

詩詞推薦

  • 酬在伯再用書事之韻

    趙蕃宋代〕西行險絕類中巴,東望悲涼底是家。渺渺春風限啼鴃,悠悠落日送歸鴉。室盈幼稚為腰折,腹有詩書宜氣華。兩日
  • 行香子

    侯善淵元代〕天地玄黃。率化無疆。太虛高、日月飛。龍磨星斗,鳳熾玄網。見海神潮,江神會,穀神張。煥煥煌煌。照耀十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詩詞名句
  • 再和古梅

    蘇泂宋代〕和羹之說昔有聞,豈得不如魯泮芹。聞名尚救渴將軍,會稽竹箭胡能群。初花的皪美無度,情事淡泊春空雲。樹猶
  • 再次前韻六首

    張嵲宋代〕野泉決決貫城來,紅紫商量次第開。尚想梅橫卻月觀,遙知雲雨暗陽台。
  • 家山

    陸游宋代〕鹿食苹時猶命侶,鶴沖霄後尚思歸。家山不忍何山隱,稽首虛空懺昨非。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詩詞名句
  • 西江月

    高道寬元代〕妙本三元真火,收來鍛鍊成丹。藥全二百四十元。顆顆圓明體現。丹里紅霞繚繞,丁公食了飛仙。黃房睡覺總無言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詩詞名句
  • 踏沙行 和張夢符

    張之翰元代〕踏月才歸,戴星還起。客懷苦似當途李。舊時曾釣細鱗魚,新醅旋*浮香蟻。此興茫然,於今已矣。朝朝暮暮奔忙
  • 恆河

    彭汝礪宋代〕恆河世界浮漚上,漭漭眾生久流浪。老蠶作繭自糾纏,枯木生蟲不相放。止止靈泉風震盪,昭昭惠日雲遮障。卻語
  • 月夜舟中作·其三

    伍瑞隆明代〕幽趣總難說,佳人惜未來。石泉飛急雨,沙岸滾輕雷。冰冷魚龍臥,天青鴻雁哀。因憐搗衣婦,砧杵若為催。
  • 燈禪師出蜀住此山十年為作南食且約同住作此以贈

    釋德洪宋代〕少年出蜀今耆艾,十見襄陽浩蕩春。山近京畿看愈好,食兼虜饌味尤真。君今避世成深隱,我欲移庵結近鄰。相對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