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洞的《錦城秋寄懷弘播上人》
全文:
極頂雲兼凍,孤城露洗初。
共辭嵩少雪,久絕貝多書。
遠照雁行細,寒條狖掛虛。
分泉煎月色,憶就茗林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嵩少
嵩山 與 少室山 的並稱。亦用為 嵩山 的別稱。 唐 賈島 《永福湖和楊鄭州》:“ 嵩 少 分明對, 瀟 湘 闊狹齊。”《新唐書·隱逸傳序》:“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於道,至號 終南 、 嵩少 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喪焉。” 宋 吳坰 《五總志》:“ 端彥 既與 元長 不合,乃遯 嵩少 間。”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忠寧授中憲大夫制》:“今東方徵兵未已, 嵩 、 少 、 虢 、 雒 之間,戈殳相逮,皆爾所部也。”
貝多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佛說自誓三昧經》:“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為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
(2).借指佛經。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藝術,無所不窺。”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舞萑, 周公 命返之。”
李洞名句,錦城秋寄懷弘播上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