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次韻全君玉和高士馬虛中道院》
全文:
古人無欲非引年,古無有欲之聖賢。
曰無欲者無私慾。
昊皇魯叟畫系傳,柱下木子知止足。
豈謂出神凌紫煙,驂鸞駕鶴事恍惚。
別異道家分神仙,淺之又淺伯陽契,痴兒妄詫玄又玄。
內丹水火一升降,髑髏立變童顏妍。
三載告成奪天地,汝拖腸鼠能攀牽。
私慾如此大莫大,破入寒獄赦倒懸。
遨昆登閬謂不死,終然白骨埋黃泉。
腐儒一笑了萬事,何謂赤明龍漢前。
號召風師呼雨伯,杖劍叱喝急急律。
四時飯噉百花香,萬間廈入一壺窄。
洞天有天魂兮來,弱水元無跬步隔。
拄杖化龍為作鳧,意所不求忽自得。
醉眼暫作如是觀,誰識詠歸暮春瑟。
和同光塵赤一法,豈敢訑訑見顏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杖化龍
《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載, 費長房 向一賣藥老翁學道,一日 長房 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長房 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後遂以“杖化龍”用為道家神異之典。 宋 陸游 《道室雜詠》:“舄化雙鳧杖化龍,雲山回首不知重。”
為作
(1).造作;做作。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辯<列子>》:“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來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條,上墳處説不盡喬為作。”
(2).猶作為;行為。 唐 李翱 《去佛齋論》:“使佛生於中國,則其為作也必異於是。”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間,以大歸乎無差別。”
自得
自覺得意、開心
意氣揚揚,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方回名句,次韻全君玉和高士馬虛中道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