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史可程的《洞仙歌·七夕》
全文:
涼生七夕,勁翮翻空矯。
怎得秋懷似春好。
望銀河晻靄,牛女幽歡,頻低語,瓜果兒家乞巧。
碧桐新露湛,宋玉哀吟,吹向風枝逗棲烏。
記秋娘庭院,翠幌螢流,鈿合擎、雲鬢蟬裊。
還須問天公有情無,莫不管星梳,擲將人老。
參考注釋
銀河
完整地環繞天球伸展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它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晻靄
昏暗的雲氣。 宋 王安石 《定林示道源》詩:“迢迢晻靄中,疑有白玉臺。” 宋 范成大 《立春日陪魏丞相登三江亭》詩:“佳節登臨始此回,聊從晻靄望 蓬萊 。”
蔭蔽貌;重迭貌。 南朝 陳 徐陵 《與李那書》:“山澤晻靄,松竹參差。”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黃吉甫》詩:“像圖 釋迦 祠 老子 ,臺殿晻靄相重累。” 清 錢謙益 《聊且園記》:“老樹攫拏,茂林晻靄。”
牛女
(1).牽牛、織女兩星或“ 牛郎織女 ”的省稱。 晉 潘岳 《西征賦》:“儀景星於天漢,列牛女以雙峙。” 唐 元稹 《新秋》詩:“殷勤寄牛女,河漢正相望。” 宋 黃庭堅 《鵲橋仙》詞:“年年牛女恨風波,拚此事、人間天上。”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梧桐忽報秋風起,鵲橋牛女渡銀河。” 周實 《金縷曲·七夕傷逝》詞:“嘗盡人天離別恨,我亦銀河牛女。”參見“ 牽牛織女 ”、“ 牛郎織女 ”。
(2).謂牛女分野。指 廣東 、 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區。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 ,兵聯牛女正當 閩 。”參閱 清 查繼佐 《罪惟錄·地理志》。
幽歡
幽會的歡樂。 宋 柳永 《晝夜樂》詞:“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宋 秦觀 《醉桃源》詞:“ 楚 臺魂斷曉雲飛,幽歡難再期。” 元 耶律楚材 《贈蒲察元帥》詩之五:“此日幽歡非易得,何妨終老住流沙。”
低語
(1) 輕聲細語
她的低語是一句安慰話
(2) 用低聲說的話,使在場的某人或某些人聽不見
說了幾句告別的低語
瓜果
瓜與果。亦泛指水果
吃瓜果要洗淨
兒家
(1).古代年輕女子對其家的自稱。猶言我家。 唐 寒山 《詩》之六十:“何須久相弄,兒家夫婿知。”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和人韻》:“兒家門戶幾重重,記相逢,畫樓東。” 郁達夫 《春閨》詩之二:“明知此樂人人有,總覺兒家事最奇。”
(2).古代青年女子的自稱。 清 洪昇 《長生殿·聞樂》:“娘娘不必遲疑,兒家引導,就請同行。”
乞巧
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為鍼,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 林傑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 歐陽山 《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緻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史可程名句,洞仙歌·七夕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