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學箕的《石假山》
全文:
潭溪散人方是閒,真山不愛愛假山。
呼童積疊石磊碑,遠近便擁峰與巒。
晴嵐滴翠明窗前,清影掛壁方池邊。
色侵書帙日華薄,丘壑坐上生雲煙。
雲煙收霏苔蘚綠,山石傍頭更栽竹。
三竿兩竿韻不俗,搖盪清風涼意足。
方是閒人當此時,以假像真人謂奇。
或來靜對酌美酒,或來宴坐喔新詩。
吟詩搜尋縈心脾,酒醉落魄精神痴。
吟詩飲酒且不可,況復局上爭枯棋。
不如對山撫鳴琴,琴心三疊舞胎禽。
高山流水存至音,古趣澹泊悅我心。
老泉三峰爛木材,百年沉埋安在哉。
東坡仇池九華石,只有佳篇傅入集。
此山亦獨今視昔,與我同生亦同沒。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仇池
山名。在 甘肅省 成縣 西。山有東西兩門,盤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後漢書·西南夷傳·白馬氐》:“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頃,四面斗絶。”《宋書·氐胡傳》:“ 仇池 地方百頃,因以 百頃 為號,四面斗絶,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一:“萬古 仇池 穴,潛通小有天。” 宋 蘇軾 《和桃花源》詩序:“他日工部侍郎 王欽臣 仲至 ,謂余曰:吾嘗奉使過 仇池 ,有九十九泉,萬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清 趙翼 《調守廣州》詩:“地偏恰似 仇池 穴,俗厚難忘 畏壘 鄉。”
九華
(1).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舊稱 九子山 。因有九峰如蓮花,故改為今名。 唐 李白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序:“ 青陽縣 南有 九子山 ,山高數十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予乃削其舊號,加以 九華 之目。”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 九華 本名 九子 , 李太白 為易名。”主峰 天台峰 ,有 化城寺 、 百歲宮 、 回香閣 和古拜經台等古剎名勝,與 峨眉 、 五台 、 普陀 等山合稱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參見“ 九子山 ”。
(2).宮殿名。 後趙 石虎 建。《拾遺記·晉時事》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 石虎 席捲西京,崇麗妖虐,外僭和鸞文物之儀,內修 三英 、 九華 之號。” 齊治平 註:“ 九華 ,宮名。”《清一統志》:“ 後趙 石虎 建,以三三為位,故謂之 九華 。”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序:“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2).花朵繁茂。喻婦德昭彰。 北周 庾信 《周儀同松滋公拓跋競夫人尉遲氏墓志銘》:“標梅三實,無闕其時;夭桃九華,能修其政。”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佳篇
佳作,優美的詩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子建 、 士衡 ,鹹有佳篇。”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明 葉顯祖 《鸞鎞記·品詩》:“佳篇見投,他怎敢糊塗了應酬。” 清 李漁 《風箏誤·驚醜》:“這等小姐的佳篇,請念一念。”
劉學箕名句,石假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