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希逢的《和釣鰲行》
全文:
坎蛙蓋難語江湖蓋闊,百十蓋為群聲亂聒。
細聽不作驚人鳴,閣閣終宵口欲血。
有時鼓腹怒眼獰,水痕微觸心膽驚。
居污可笑妄尊大,蓋亦未之睹海鯨。
巨鰲又非海鯨比,鬐鬣刺天鱗耀綺。
首冠靈山負蓬萊,定非區區蝸可餌。
逆風出沒蹤跡神,氣吐雲霧迷*昏昏。
翻濤振浪力贔屓,涵泳浪焉知聖恩。
何人獨號蓋伯,巷北巷南嗟迫窄。
翻身跳上去崑崙,沼視具區杯雷澤。
興來撥棹逝中流,風月輸他第一籌。
不學嚴陵閒釣懶,也笑范蠡空扁舟。
自是天上神仙客,所至魚龍先失色。
絲綸百尺掌握中,放蕩滄波走赴舶。
垂綸直待鰲口開,剖開鰲腹聲如雷。
先將鰲頭南天子,其餘一手擎歸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所至
(1).所致,使其然。《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孝始人倫,忠為令德,公實體之,非毀譽所至。”
(2).結局。 宋 岳珂 《桯史·楊艮議命》:“時 韓平原 得君,權震天下, 夢與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終。’”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失色
(1) 因驚恐而面色變白
驚愕失色
諸將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2) 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
年久失色
我腦海里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雲賦》
趙希逢名句,和釣鰲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