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河原文
軒轅騎龍上天去,潛邸化作青蓮宮。
芙蓉杳映師子坐,龍髯拔墮烏號弓。
世雄梵相開滿月,帝釋寶網生虛空。
觚稜影落大江水,金剎幡飄楚澤風。
相攸將作領大匠,說法開山由太中。
豐碑矻立太湖石,鴻文托載青城公。
金陵王氣方來復,西方象教彌尊崇。
矞雲五色帝居近,天樂六時華雨濛。
禪林東南今第一,四海麟象聿來同。
懷人日月去如矢,嗟我軒車來自東。
宿留少為十日住,鋪寫擬費三年功。
六朝往事不可問,自登高閣送冥鴻。
詩詞問答
問:龍河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龍河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東韻
參考注釋
軒轅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黃帝 的名字。傳說姓 公孫 ,居於 軒轅之丘 ,故名曰 軒轅 。曾戰勝 炎帝 於 阪泉 ,戰勝 蚩尤 於 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 中華 民族的始祖。《楚辭·遠遊》:“ 軒轅 不可攀援兮,吾將從 王喬 而娛戲!”《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軒轅 之世,史有 倉頡 ,主文之職,其來久矣。”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2).借指中華民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自題小像>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 軒轅 。”
(3).指車輈。《戰國策·趙策二》:“前有軒轅,後有長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與其憂。”《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說文·車部》“輈,轅也” 清 朱駿聲 通訓:“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謂之輈,故亦曰軒轅,謂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後多借指皇后。《史記·天官書》:“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張守節 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二十四變,皆軒轅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 清 錢謙益 《皇后冊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 軒轅 之占。”
(5).運行。 清 龔自珍 《尊隱》:“夫日胎於溟涬,浴於東海,徘徊於華林,軒轅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傳說中的國名。 漢 張衡 《思玄賦》:“超 軒轅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龍魚,此國之千歲兮,曾焉足以娛余。”
(7).複姓。 唐 有 軒轅集 。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騎龍
典出《史記·孝武本紀》:“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騎龍”謂皇帝去世的典故。 清 李調元 《恭擬高宗純皇帝輓詩》之四:“病哭騎龍日,扳髯少一人。”
上天
(1) 進入天空,進入太空
飛機早已上天多時
(2) 婉辭,指人死亡
(3) 古時指天上主宰萬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潛邸
亦作“潛邸”。1.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宋 歐陽修 《代人辭官狀》:“屬潛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學黌之講道,無所發明。” 清 龔自珍 《為龍泉寺募造藏經樓啟》:“又詔以潛邸之 雍和宮 為奉佛處,以大臣專領之。”
(2).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五十章:“ 成祖 在潛邸時候,已為文人們的東道主。”
化作
(1).化育生成。《莊子·天道》:“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後,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變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廬陵 有木客鳥,大如鵲,千百為羣,不與眾鳥相厠。俗雲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遊記》第十五回:“卻才是 金頭揭諦 請了菩薩來,把那澗里龍化作我們的白馬。” 魯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
青蓮宮
即青蓮宇。 宋 梅堯臣 《和江鄰幾景德寺避暑》:“常畏俗物來,去避青蓮宮。”參見“ 青蓮宇 ”。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師子
(1).獅子。亦稱狻麑。《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 烏戈 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書·西涼伎》:“師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漢土始知歐洲各國略說》:“ 開元 七年,因 吐火羅 大酋獻師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前蜀 貫休 《寄大願和尚》詩:“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參見“ 師子吼 ”。
(3).指古 師子國 ,即今 斯里蘭卡 。《南史·宋紀中·文帝》:“ 倭 、 百濟 、 呵羅單 、 林邑 、 呵羅他 、 師子 等國並遣使朝貢。”《新唐書·西域傳下·師子》:“ 師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龍髯
亦作“ 龍髥 ”。1.龍之須。《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後用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嶠 《汾陰行》:“自從天子向 秦關 ,玉輦金車不復還。珠簾羽扇長寂寞, 鼎湖 龍髯安可攀?” 清 顧炎武 《謁欑宮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駒隙之難留;涉路三千,望龍髯而愈遠。” 清 葉方藹 《授職翰林學士感恩述懷》詩:“身離牛口驚還在,夢挽龍髥恨不廻。”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而 文宗 顯皇帝 ,復為 英 法 聯軍所迫,北狩 熱河 , 鼎湖 一去,龍髯不返。”
(2).帝王之須。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綵毫輕。”
(3).喻松葉;松。 唐 李賀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南山。”
號弓
傳說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鑄鼎成,有龍迎之上天,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餘小臣不得上,攀持龍鬚,須拔,墜 黃帝 弓。百姓抱弓、須號泣。見《史記·封禪書》。後因以“號弓”指帝王崩殂。 唐 權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輓歌詞》之二:“晏車悲鹵簿,《廣樂》遏《簫韶》,最愴號弓處,龍髯上紫霄。” 明 張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變》詩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鵑,屈指號弓十八年。”
世雄
(1).佛陀的尊稱。《無量壽經》卷上:“今日世雄,住佛所住。” 慧遠 義疏:“世雄,佛之異名。佛於世間,最為雄猛,故曰世雄。”
(2).世代稱雄。《周書·泉企傳》:“ 泉企 字 思道 , 上洛 豐陽 人也。世雄 商 洛 。”
梵相
(1).佛菩薩等清淨莊嚴之相。《全唐詩》卷八五一載 吳越 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之四:“羅漢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樹現真形。”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天下寺立觀音像,蓋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開者,帝以為異。因焚香祝之,乃開。即見菩薩形,梵相具足。” 元 吳萊 《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大士洞》詩之三:“天香固遙聞,梵相俄一瞥。”
(2).泛指佛像。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庭光古佛出梵相,滿月在水蓮生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精塑佛像》:“﹝ 劉元 ﹞又從 阿尼哥 國公學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為絶藝。”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雲衲,倚竹杖,橫梵書貝帙;或抱膝聳肩,狀若鬼王。”
滿月
(1) 望月、圓月
(2) 嬰兒出生後滿一個月
帝釋
亦稱“ 帝釋天 ”。佛教護法神之一。佛家稱其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 須彌山 頂 善見城 。梵文音譯名為 釋迦提桓因陀羅 。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人天感悴,帝釋動懷。”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忉利照園之東,帝釋天城之北。”《水滸傳》第六回:“諸天壞損,懷中鳥雀營巢;帝釋欹斜,口內蜘蛛結網。” 明 屠隆 《綵毫記·脫靴捧硯》:“仙宮寳嵌妝,帝釋珠交網。”
虛空
心中無著落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 * 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國的長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龜蛇鎖大江。——毛 * 《菩薩蠻·黃鶴樓》
金剎
(1).佛地懸幡的塔柱。《法華經·授記品》:“諸佛滅後,起七寳塔。長表金剎,華香伎樂。”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六:“金剎,梵言掣多羅。案,西域別無旙竿,即於塔覆鉢柱頭懸旙,今言剎者,應訛略也。”
(2).指寶塔。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金剎與 靈臺 比高,廣殿共 阿房 等壯。” 周祖謨 校釋:“金剎者,旛柱也。此指浮圖而言。”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3).指佛寺。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畢題十二韻以紀之》:“再瑩新金剎,重裝舊石樓。” 明 唐順之 《松江金澤寺》詩之三:“何年此地開金剎, 宋 代流傳直到今。”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聖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金剎凌雲起,珠宮匝地連。”
澤風
謂下雨颳風。《文選·謝莊<月賦>》:“順辰通燭,從星澤風。” 李善 註:“月之從星,則以風以雨。 孔安國 《尚書傳》曰:‘月經於箕,則多風;離於畢,則多雨。’然澤則雨也。”
相攸
(1).《詩·大雅·韓奕》:“為 韓姞 相攸,莫如 韓 樂。” 朱熹 集傳:“相攸,擇可嫁之所也。”後因以稱擇婿。 唐 張說 《唐故廣州都督甄公碑》:“有鰥在下,淘復河濱,元女作合,相攸於 陳 。”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盧雙月》:“儂欲擇壻久矣,俾延嗣續,顧相攸不易,遲誤至今。” 王闓運 《曾孝子妻嚴氏靈表》:“賢父遠覽,為 嚴 相攸。”
(2).察看、選擇善地。 宋 蘇軾 《正輔既見和複次前韻》:“餘齡會有適,獨往豈相攸。” 王文誥 輯注引 趙次公 曰:“今先生則言以興有所適而獨往矣,豈更相視其處所也。”《八瓊室金石補正·宋西山張成子方孚若題記》:“ 張成子 、 方孚若 相攸西峰。”
大匠
對在某種技藝上造詣極高的人的稱呼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開山
開山祖師
豐碑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偉大的功業,有永久價值的證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記載或保存的藝術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記德豐碑,所以垂名跡於不朽,樹風聲於沒世。——《隋書·楊素傳》
太湖石
江蘇 太湖 產的石頭,多窟窿和皺紋,園林中用以迭造假山,點綴庭院。《舊唐書·白居易傳》:“罷 蘇州 刺史時,得太湖石五。” 宋 杜綰 《雲林石譜·太湖石》:“ 平江府 太湖石,產 洞庭 水中。性堅而潤,有嵌空穿眼宛轉嶮怪勢……其質文理縱橫,龍絡隱起,於石面徧多坳坎。蓋風浪衝激而成,謂之彈子窩。”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洞庭西山 出太湖石,黑質白理,高逾尋丈,峯巒窟穴,賸有天然之致。”
鴻文
(1).鴻雁群飛時形成的文字之狀。 漢 揚雄 《太玄·文》:“次六:鴻文無范,恣於川。” 司馬光 集註:“謂鴻鴈之飛,偶有文字之象,而無法也,遇川則自恣而已。”
(2).巨著;大作。 漢 王充 《論衡·佚文》:“鴻文在國,聖世之驗也。” 明 陳子龍 《行路難》詩:“鴻文雖留千載後,大抵是非都茫茫。”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惟 誼 尤有文采,而沉實則稍遜,如其《治安策》、《過秦論》,與 鼂錯 之《賢良對策》、《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為 西漢 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托載
搭乘﹐搭載。
青城
(1). 宋 齋宮名。一在 南薰門 外,為祭天齋宮,謂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門 外,為祭地齋宮,謂之 北青城 。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郊祀年駕宿青城端誠殿行郊祀禮》:“所謂 青城 ,止以青布為幕,畫甃砌之文,旋結城闕。”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號 青城 ,乃 金國 初 粘罕 駐軍受 宋 二帝降處。當時后妃皇族皆詣焉,因盡俘而北。後 天興 末, 末帝 東遷,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於 青城 下寨,而后妃內族復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錢謙益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黃石 祠壇。” 唐 鄭巢 《題崔中丞北齋》詩:“何年各無事,高論宿 青城 。” 宋 陸游 《玉笈齋書事》詩之二:“剩分松屑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吳偉業 《佘山遇姚翁出所畫花鳥見贈》詩:“只今來 白石 ,當日住 青城 。”
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戰國 時 楚威王 埋金以鎮王氣,故曰 金陵 。後 三國 吳 、 東晉 、 宋 、 齊 、 梁 、 陳 六朝皆建都於此。所謂“金陵王氣”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氣。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 西晉 樓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氣黯然收。”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秦人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為 秦皇 鑿山斷 金陵 王氣之處,不知今城之西北 盧龍 、 馬鞍 二山間,亦為 秦 所鑿也。” 葉楚傖 《和倉海秋懷》之五:“ 金陵 王氣隨旄落, 厓水 哀聲夾浪流。”
來復
(1).往還,去而復來。語見《易·復》,謂陽氣經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後因以稱陽氣始生。《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時品》:“欣一陽之來復,遂萬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舊時因又稱一周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3).回復,回來。 唐 李復言 《續幽怪錄·蘇州客》:“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復。’”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三:“母親!我童心已完全來復了。”
(4).來回反覆,一遍又一遍。 蕭紅 《生死場》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紙片,丟在腳下來復的亂踏。”
(5).英文rifle的譯音。指炮筒、槍管中的來複線。即膛線。 嚴復 《救亡決論》:“不知曲綫力學之理,則無以盡炮準來復之用。”
西方
(1) 西邊或西邊的地方
(2) 指位於西半、北半球的國家。指歐美各國
象教
釋迦牟尼 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故稱佛教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內典碑銘集林序》:“象教東流,化行南國。”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墓志銘》:“男以無雙令德,降帝子於鳳樓;女則第一解空,歸法王之象教。” 宋 陳師道 《游鵲山院》詩:“頓懾塵緣盡,方知象教尊。” 陳獨秀 《吾人最後之覺悟》:“ 魏 晉 以還,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開導見。”
尊崇
敬重推崇
矞雲
三色彩雲,古代以為瑞徵。語本 漢 董仲舒 《雨雹對》:“雲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文選·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 李善 註:“矞雲者,外幸內青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亭中雲氣往來,或化而為嘉禾瑞草,變而為矞雲醲泉。”後用以喻賢德而有地位的人。 明 楊慎 《藝林伐山·紫蜺矞雲》:“《太元》曰:‘紫蜺矞雲朋圍日。’君子小人並進之象也……紫蜺以象小人,矞雲以象君子。”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卷二:“翁深感其誼,舉酒相囑曰:‘老少數十指,悉仰矞雲之庇,他日歸,當圖厚報。’”
五色
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五色紛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帝居
天帝、天子所居之處。亦指京都。《文選·揚雄<甘泉賦>》:“配帝居之 懸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張銑 註:“ 懸圃 在 崑崙山 上,天帝所居處也。”《文選·張衡<西京賦>》:“重門襲故,姦宄是防,仰福帝居,陽曜陰藏。” 薛綜 註:“帝居,謂 太微宮 ,五帝所居。” 南朝 陳後主 《入隋侍宴應詔》詩:“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天樂
順適天道之樂。《莊子·天道》:“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成玄英 疏:“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樂也。”
(1).猶仙樂。常借指美妙的音樂。 唐 沉佺期 《峽山寺賦》:“仙人共天樂俱行,花雨與香雲相逐。”
(2).指自然界和諧的音響,天籟。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盪胸海風和露吸,洗心天樂帶濤聽。”
(3).喻宮庭的音樂。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六:“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萬國衣冠,盡染御爐細縷;六宮笙鼓,俱傳天樂新聲。”
時華
(1).時興的花式。《南齊書·輿服志》:“ 宋 大明 改脩輦輅,妙盡時華。”
(2).應時的花卉。 唐 王勃 《澗底寒松賦》:“見時華之屢變,知俗態之多浮。”
雨濛
語出《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鄭玄 箋:“我往之 東山 ,既久勞矣;歸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後用為表示戰士征途之苦的典實。 宋 蘇軾 《周公廟後潤德泉》詩:“至今遊客傷離黍,故國諸生詠雨濛。”
禪林
佛教寺院的別稱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質量第一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來同
猶言來朝。《詩·魯頌·閟宮》:“至於海邦, 淮夷 來同。” 馬瑞辰 通釋:“《説文》‘同,會合也。’朝與會同,對文則異,散文則通。諸侯殷見天子曰同,小國會朝大國亦曰同,猶諸侯朝天子曰朝,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獵賦》:“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萬方來同。”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天子萬年,四夷來同。”
懷人
(1).思念遠行的人。《詩·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慕士情未忘,懷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鄉的人。 明 楊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賦得蜀江》:“別後懷人更懷土,煩君時一到滄洲。”
(3).所懷念的人。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軒車
(1).有屏障的車。古代大夫以上所乘。後亦泛指車。《莊子·讓王》:“ 子貢 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 原憲 。”《後漢書·劉盆子傳》:“ 俠卿 為制絳單衣,半頭赤幘、直綦履,乘軒車大馬。” 唐 沉佺期 《嶺表逢寒食》詩:“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 清 顧炎武 《寄次耕》詩:“入 雒 乘軒車,中宵心有慍。”
(2).即樓車。《墨子·備城門》:“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轒輼、軒車,敢問守州十二者奈何?” 孫詒讓 間詁:“此攻城軒車,未詳其制。《左宣十五年傳》雲‘登諸樓車’, 杜 注云‘車上望櫓’。此軒車疑即樓車。”參見“ 樓車 ”。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宿留
(1).停留;等待。《史記·孝武本紀》:“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閒使求僊人以千數。” 司馬貞 索隱:“宿留,遲待之意,若依字讀,則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並通也。”《後漢書·韋義傳》:“今歲垂盡,當選御史,意在相薦,子其宿留乎?” 李賢 註:“宿留,待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故 啟 宿留於 江陵 ,久之方行。”
(2).謂存之於心。《漢書·李尋傳》:“唯棄須臾之間,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經》,揆之聖意,以參天心。” 王先謙 補註:“此宿留,亦謂存其言於心,以待後時之參驗也。”
(3).謂使宿衛、滯留。《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遜 書與 琮 曰:‘卿不師 日磾 ,而宿留 阿寄 ,終為足下門戶致禍矣。’”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鋪寫
鋪陳摹寫。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更有餘力鋪寫景物,片語隻字,妙絶古今。”
六朝
(1)
(2) 六個朝代
(3) 合稱中國歷史上均以建康(南京)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和陳
(4) 南北朝
六朝法典
往事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高閣
(1) 高度較大的閣樓
(2) 用以貯藏存放書、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閣)
冥鴻
(1).高飛的鴻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謁靈池朱真人洞詞》:“伏惟仙君道逸冥鴻,壽逾 遼 鶴。” 清 曹寅 《發橫林未到錫山六十里示同舍》詩:“冥鴻沙鳥極升沉,畫舫青簾共盍簪。”
(2). 漢 揚雄 《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軌 註:“君子潛神重玄之域,世網不能制御之。”後因以“冥鴻”喻避世隱居之士。 唐 陸龜蒙 《和寄題羅浮軒轅先生所居》詩:“暫應青詞為宂鳳,卻思丹徼伴冥鴻。” 明 唐順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間韻》之一:“憂時譏喪狗,逃世托冥鴻。” 明 沉宸荃 《謁梅子真祠》詩:“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隱跡 吳 市門,學道此山側。”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遠大理想的人。 唐 李賀 《高軒過》詩:“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別頭及第》:“時 楊知至 因以長句呈同年曰:‘由來梁鷰與冥鴻,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馬光 《和宇文公南塗中見寄》詩:“斥鷃卑飛聊取適,冥鴻高舉益難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