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王繹松下聽泉用圖中題者韻》
全文:
峭峰雲外卓然立,寒籟松間泛若流。
設使東陽擬樂曲,正為水調聽歌頭。
參考注釋
設使
如果;假使
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 杜預 註:“ 東陽 , 齊 竟上邑。”
(3).古邑名。 戰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註:“ 東陽 , 楚 北邑。”
(4).古地區名。 春秋 晉 地。相當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台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 杜預 註:“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
(5).古地區名。 戰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而畢反為 齊 矣。” 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 顏師古 註:“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沉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詞:“風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參見“ 東陽銷瘦 ”。
(8).複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樂曲
音樂作品
水調
曲調名。 唐 杜牧 《揚州》詩之一:“誰家唱《水調》,明月滿 揚州 。”自註:“ 煬帝 鑿 汴渠 成,自造《水調》。” 宋 賀鑄 《羅敷歌·採桑子》詞:“誰家《水調》聲聲怨?黃葉秋風。”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樂通二》:“《海録碎事》云:‘ 隋煬帝 開 汴河 ,自造《水調》。’按,《水調》及《新水調》,並商調曲也。 唐 曲凡十一迭,前五迭為歌,後六迭為入破。” 清 錢謙益 《十月朔日抵廣陵》詩之一:“舊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調》欲沾衣。”參閱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四。
歌頭
(1).相傳 隋煬帝 鑿 汴河 時自製《水調歌》, 唐 人演為大曲,“歌頭”即指全曲之首章。又,截大曲多遍之開頭部分,倚聲填詞,亦謂“歌頭”。 唐 王建 《閒說》詩:“歌頭舞遍回回別,鬢樣眉心日日新。”《詞譜》卷二三“水調歌頭”:“《水調》乃 唐 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此必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也。”參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補遺。
(2).詞牌名。 五代 李 存勗 有《歌頭》詞,見《尊前集》。亦為“水調歌頭”的簡稱。 宋 李彌遜 《水調歌頭·次向伯恭薌林見寄》詞:“西風裡,多少恨,寄《歌頭》。”
(3).指領唱者。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大禮》:“每隊各有歌頭,以彩旗為號,唱和杵歌等曲以相。”
乾隆名句,王繹松下聽泉用圖中題者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