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姜仲謙的《思杜亭》
全文:
十里松陰古道場,一亭還復枕瀟湘。
詩翁至死憂唐室,野客於今吊耒陽。
窗戶雲生山雨集,岩溪花發曉風香。
不唯臨眺添惆悵,自是年來鬢已霜。
參考注釋
松陰
亦作“ 松蔭 ”。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 宋 蘇軾 《病中游祖塔院》詩:“閉門野寺松陰轉,攲枕風軒客夢長。” 明 唐順之 《松關》詩:“月出照 松關 ,松蔭正滿地。”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還復
(1).返回,復歸。《漢書·趙充國傳》:“豪 靡忘 使人來言:‘願得還復故地。’”《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 ,復 茄 人焉” 晉 杜預 註:“還復 茄 人於 州屈 。”
(2).回復;恢復。《後漢書·獻帝紀》:“詔除 光熹 、 昭寧 、 永漢 三號,還復 中平 六年。” 晉 王嘉 《拾遺記·周》:“使發其國之時並童稚,至京師鬚皆白。及還至 燃丘 ,容貌還復少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藍摩國》:“太子解其上服,授與獵人。獵人得已,還復天身,持所得衣,凌虛而去。”
(3).反覆,接連。《荀子·宥坐》:“ 子貢 觀於 魯 廟之北堂,出而問於 孔子 曰:‘鄉者, 賜 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説邪?匠過絶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部,共擊 邯鄲 ,郡縣還復回響。”
(4).仍然。《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將候 潛, ,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偏訝思君無限極,欲罷欲忘還復憶。” 明 劉基 《遣興》詩之四:“飛蚊何營營,繞鬢鳴相煎。拍之不勝多,揮去還復前。”
(5).用在問句里,表示選擇。猶還是。《朱子語類》卷三:“不知 魏公 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説?”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姜仲謙名句,思杜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