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盜泉原文

在天有日月,在地有谷岡。

晝夜難易職,高下應有常。

君看繞指柔,終非百鍊剛。

盜泉何人傳,乃在寶主鄉。

孔子忍渴過,此語殊荒唐。

不聞魯柳蹠,初因酌其漿。

志士恥穿窬,君子戒慢藏。

有水何妨飲,無物安得將。

隱之汲貪泉,清操凜若霜。

豈其宣尼聖,見乃遜彼行。

常謂盜利人,所慕橐與囊。

其志實甚卑,其害亦易防。

更有盜名流,魚魚儼冠裳。

可變白為黑,能使臭為香。

何曾飲盜泉,薰心終自戕。

謂人不汝知,屋漏形影彰。

詩詞問答

問:盜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盜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六

2. 見法苑珠林

參考注釋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晝夜

(1) 白晝與夜晚

不分晝夜

晝夜營業

死生,晝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晝夜搒訊。——《明史》

(2) 又

晝夜不息

晝夜巡擾。——《廣東軍務記》

難易

(1).艱難與容易。《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中:“立意之初,必有難易二塗,學者不能強所劣,往往舍難而趨易。” 清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但議論的要點,和去年已不同:去年還是連環圖畫是否可算美術的問題,現在卻已經到了看懂這些圖畫的難易了。”

(2).偏指艱難。《左傳·昭公五年》:“敝邑雖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師。難易有備,可謂吉矣。”《韓詩外傳》卷二:“夫士欲立身行道,無顧難易,然後能行之。”

(3).偏指容易。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除此小寇,難易可知, 泰山 壓卵,未足為喻。”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繞指柔

(1).《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呂延濟 註:“百鍊之鐵堅剛,而今可繞指。自喻經破敗而至柔弱也。”後因以“繞指柔”比喻堅強者經過挫折而變得隨和軟弱。 明 唐順之 《與楊蕉山書》:“僕少頗負意氣,屏發以來,槁形灰心之餘,化為繞指柔焉久矣。”

(2).用以形容柔軟之極。 唐 高適 《詠馬鞭》:“珠重重,星連連,繞指柔,純金堅。” 清 黃遵憲 《寄和周朗山》:“金作同心結,刀期繞指柔。”亦省作“ 繞指 ”。 唐 溫庭筠 《懊惱曲》:“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 宋 楊萬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鍊兮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御史與邊功》:“以至尚書三少而豸冠,風力化為繞指矣。”

百鍊剛

見“ 百鍊鋼 ”。

盜泉

泉水名稱,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後漢書·列女傳》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 * 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荒唐

(1) 廣大而不著邊際。引申為誇大不實或荒謬無理

荒唐透頂

(2) 放蕩

荒唐的生活

(3) 慌張

志士

有遠大志向和高尚節操的人

愛國志士

穿窬

打洞穿牆行竊

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論語·陽貨》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慢藏

疏於治理或保管。《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天畀 更始 ,不能引維,慢藏招寇,復致 赤眉 。”《魏書·烏洛侯傳》:“民尚勇,不為齋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 章炳麟 《國家論》:“一廢一存,慢藏賈禍之道在是矣。”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無物

不存在東西;空洞

貪泉

(1).泉名。在 廣東省 南海縣 。 晉 吳隱之 操守清廉,為 廣州 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門 ,有水曰 貪泉 ,相傳飲此水者,即廉士亦貪。 隱之 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 夷齊 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事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酌 貪泉 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明 尹鳳岐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 貪泉 。”

(2).泉名。在 湖南省 郴縣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耒水》:“ 耒水 又西, 黃水 注之……按 盛弘之 云:‘眾山水出,注於大溪,號曰 橫流溪 ,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謂之 貪泉 ,飲者輒冒於財賄,同於 廣州 石門 貪流 矣。’”

清操

高尚的節操。《後漢書·尹勛傳》:“宗族多居貴位者,而 勛 獨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得姓以來,無清操者唯此二人,皆罹禍敗。”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或為 遼 東帽,清操厲冰雪。”《紅樓夢》第三回:“其為人謙恭厚道……故弟致書煩托,否則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豈其

(1).猶何必。《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 齊 之 姜 。” 鄭玄 箋:“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後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國之女然後可妻,亦取貞順而已。”《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谷口 鄭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清 李調元 《勦說·豈其卿》:“豈其卿者,猶云何必卿也。”

(2).猶難道。《左傳·昭公三年》:“ 肸 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杜預 註:“言必不得祀。”《楚辭·離騷》:“豈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盜名

(1).竊取名聲。《荀子·不苟》:“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 楊倞 註:“姦人盜富貴貧賤之名於昏闇之世。晻,與暗同。” 漢 焦贛 《易林·大畜之益》:“虐眾盜名,雄鷄折頸。” 宋 晁補之 《沉丘縣學記》:“好更張喜事者,乃始務修此以盜名於眾人不為之中。” 明 方孝孺 《默山精舍記》:“苟無其道而樂居乎位,是竊祿也;不以其道而自肆於隱,是盜名也。” 清 曾國藩 《日記·省克》:“寫此冊而不日日改過,則此冊直盜名之具也!”

(2).盜賊之名。 宋 龔開 《宋江三十六人贊序》:“彼 跖 與 江 ,與之盜名而不辭,躬履盜跡而無諱者也。”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著官服。《宋史·范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范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臥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可變

可以改變

可變資本

可變角

可變數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薰心

(1).謂心受熏灼。常形容愁苦。《易·艮》:“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王弼 註:“危亡之憂,乃薰灼其心也。” 南朝 梁 江淹 《奏記詣南徐州新安王》:“惟恩知泰,變色薰心。” 宋 韓駒 《某已被旨移蔡賊起旁郡未果進發今日上城部分民兵閱視戰艦口號》之三:“百憂前日摠薰心,一笑朝來得好音。”

(2).謂迷住心竅。 周實 《公園看牡丹》詩:“豈必風流皆沒骨,還愁富貴易薰心。”如:利慾薰心。

自戕

* ;自己傷殘自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果報·冤報》:“﹝ 丁 ﹞與其儕歡飲於舟中,忽作異方語,瞪目改容,切齒恨駡,將自戕,眾皆怪問,則曰:‘我實盜也。’” 清 陳夢雷 《擬古妾薄命》詩:“昔有 秋胡 妻,心乖寧自戕。”《紅樓夢》第九十回:“卻説 黛玉 自立意自戕之後,漸漸不支,一日竟至絶粒。” 陳毅 《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詩:“憑君寄語強梁輩,摩擦自戕慎厥初。”

屋漏

(1).古代室內西北隅施設小帳,安藏神主,為人所不見的地方稱作“屋漏”。《詩·大雅·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毛 傳:“西北隅謂之屋漏。” 鄭玄 箋:“屋,小帳也;漏,隱也。”後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處。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發人隱惡,雖虧雅道,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 明 李東陽 《土室》詩:“古人戒屋漏,所貴無愧色。”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俞生》:“汝為儒士,暗室屋漏,猶當謹慎,豈可放肆於大道之旁乎!”

(2).破屋漏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祖廣 行恆縮頭,詣 桓南郡 。始下車, 桓 曰:‘天甚晴朗, 祖參軍 如從屋漏中來。’”《南史·江子一傳》:“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絶。”《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3).指天窗。

(4).指屋漏痕。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四:“ 顏平原 書妙天下……真 山谷 所謂‘筆法錐沙屋漏,心期曉日秋霜’者邪!”參見“ 屋漏痕 ”。

形影

(1) 物體和身影

形影不離

(2) 身體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時地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詩詞推薦

盜泉原文_盜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