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咨嗟嘆息而追惟兮,至其子孫又嗚咽流涕而咿嚶

陳鵬綿州鄉賢堂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鵬的《綿州鄉賢堂》

全文:
潼山高兮潼水清,厥鍾秀兮鄉之英。
之人已去兮逖聽風聲,我懷孔切誰儀刑。
有美張公兮開明庭,作新宮兮州之黌。
著其為人兮加丹青,貌惟肖兮如生。
或桐挺而孤高,或芝荂而九莖。
或蘭生兮春華,或菊秀兮秋馨。
或鳳躍而蛟翔,或鳧將而鶴迎。
使人咨嗟嘆息而追惟兮,至其子孫又嗚咽流涕而咿嚶
恍若接兮謦咳之音,內懷勸懼兮若從使令。
亦瞻像兮昭昭,而起福兮冥冥。
百年兮歷時雖多,非張公兮誰與銘。

陳鵬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使人

傭人,奴僕。《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軍憂疑。這裡卻教了使人送還他去, 田承嗣 一見驚慌,知是劍俠,恐怕取他首級,把邪謀都息了。” 蕭紅 《生死場》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門前,地主們就連一塊銅板也從不捨棄在貧農們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趙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閥,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沙糖中國本無之。 唐太宗 時,外國貢至,問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紀》:“六月戊寅, 察罕 以書來報,留我使人不遣。”

咨嗟

(1).讚嘆。《楚辭·天問》:“何親揆 發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註:“咨嗟,嘆而美之也。”《南史·張緒傳》:“ 劉悛 之為 益州 ,獻 蜀 柳數枝……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靈和殿 前,常賞玩咨嗟。” 宋 歐陽修 《贈無為軍李道士》詩:“ 李師 琴紋如臥蛇,一彈使我三咨嗟。” 王闓運 《曾孝子碑文》:“學士大夫高尚其道,負販傭嫗咨嗟其行。”

(2).嘆息。 漢 焦贛 《易林·離之升》:“車傷牛罷,日暮咨嗟。”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雁門太守行》:“﹝ 王渙 ﹞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數。”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正監蒙難紀實》:“是時, 高公 已居林下,頗為咨嗟,然已無可奈何。”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追惟

亦作“ 追維 ”。追憶;回想。《隸釋·漢殽阬君神祠碑》:“追惟 伯禹 遏治之利,乃復浚治 殽 阬。”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七:“追惟英華之言,欲取所遺香爇之。”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追維舊事,為之惻愴。”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陳學士招飲寓齋》詩:“追維困官書,那得數相過。” 譚延闓 《<孫中山與蔣**石書>跋》:“追維疇昔,侍坐款語,如在目前,不禁涕泗之橫集矣。”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嗚咽

(1)

(2) 傷心哽泣的聲音

抱公膝而嗚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行路亦嗚咽

(3) 形容水、風等的聲音淒切

逝水猶嗚咽

流涕

流淚。涕,古代一般指眼淚,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後來“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

德威流涕,不能執刀。——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咿嚶

(1).象聲詞。鳥獸啼叫聲。 宋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但見牧童樵叟歌唫而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

(2).象聲詞。人低語、呻吟或吟唱聲。 宋 陸游 《枕上述夢》詩:“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嚶牀簀死堪羞。”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梁八老》:“伶跪伏泣涕,咿嚶請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一夕月明, 伯玉 見木偶跳舞院中,作演劇之狀,聽之亦咿嚶似度曲。”

陳鵬名句,綿州鄉賢堂名句

詩詞推薦

使人咨嗟嘆息而追惟兮,至其子孫又嗚咽流涕而咿嚶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