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靜憩軒》
全文:
非靜不能憩,非憩何由靜。
心與境相忘,一泓止水定。
小軒僅容膝,頗足適幽興。
臨窗俯碧池,波光入眼淨。
爐有香可焚,床有幾可憑。
即景裁短句,豈復論聲病。
喜得大自在,而無俗慮競。
安佚非素懷,聊以適吾性。
參考注釋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短句
能表達完整意思的簡短語句
聲病
指詩文聲律上的毛病。做詩講求韻律,探討聲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約 等,至 唐 乃有此稱。 唐 時以詩賦取士,常以此決定優劣取捨。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 稹 九歲學賦詩,長者往往驚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識聲病。” 宋 蘇軾 《乞不分差經義詩賦試官札子》:“試經義者主虛浮之文,考試賦者主聲病之學,紛紜爭競,理在不疑。”《資治通鑑·唐代宗廣德元年》:“考文者以聲病為是非。” 胡三省 註:“聲病,謂以平、上、去、入四聲輯而成文,音從聲順謂之聲,反是則謂之病。”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昔之詩賦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費考索,推聲病,未有若時文,空疏不學之人皆可為之也。”參閱 郭紹虞 《永明聲病說》、《再論永明聲病說》。
乾隆名句,題靜憩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