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乾隆冬夜煎茶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冬夜煎茶》

全文:
清夜迢迢星耿耿,銀檠明滅蘭膏冷。
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
建城雜進土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
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葵花玉𩊓舊標名,接筍峰頭髮新穎。
燈前手擘小龍團,磊落更覺光炯炯。
水遞無勞待六一,汲取階前清渫井。
阿僮火候不深諳,自*焚竹枝烹石鼎。
蟹眼魚眼次第過,松風欲作還有頃。
定州花瓷浸芳綠,細啜漫飲心自省。
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
坡翁品題七字工,汲黯少戇寬饒猛。
飲罷長歌逸興豪,舉首窗前月移影。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中武

前後相間一足之地。《禮記·玉藻》:“君與屍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 孔穎達 疏:“中,猶間也。每徙足間容一足地,乃躡之也。”

最佳

對於達到某種目的最為有利的某物的數量或程度;特指對某一有機體的生長和繁殖最為有利的條件(如溫度、光線、濕度、食物)

氣味

(1) 嗅覺所感到的味道

氣味濃香

散發出氣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調

有點沙文主義氣味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骨鯁

(1) 魚骨頭

骨鯁在喉

(2) 比喻個性正直、剛健

彼項王骨鯁之臣, 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史記·陳丞相世家》

乾隆名句,冬夜煎茶名句

詩詞推薦

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