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遠馭寡上策,羈縻有前言。
平生徙戎論,感慨江應元。
家世近三河,遊歷多塞垣。
誰言一方面,十載滯上恩。
前日詔書下,旌麾方及門。
部曲已稍集,始知旗鼓尊。
邊書尚羽急,戍卒仍雲屯。
東山舊部落,自昔為牆藩。
銛鋒固可用,內實須禾虋。
胸中自有策,肯為淺見論。
詩詞問答
問:《奉送中濟經略侍郎赴鎮慶州得元字》的作者是誰?答:王欽臣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王欽臣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欽臣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元韻
2. 《寶真齋法書贊》卷一七
參考注釋
上策
良策;可行性強的計策
今不勞兵馬,坐觀成敗,上策也
羈縻
亦作“ 羈靡 ”。亦作“羇縻”。1.系聯。《漢書·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 蓬萊 者終無驗……天子猶羈縻不絶,幾遇其真。” 顏師古 註:“羈縻,繫聯之意。馬絡頭曰羈也。牛靷曰縻。”
(2).籠絡;懷柔。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絶而已。”《漢書·匈奴傳下》:“其慕義而貢獻,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絶。”《舊唐書·徐堅傳》:“ 堅 以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遠涉。”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 蒙古 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清 龔自珍 《對策》:“臣考 三代 之於荒服,羇縻之而已。”
(3).束縛;控制。 三國 蜀 諸葛亮 《答法正書》:“文法羈縻,互相承奉。” 唐 高適 《奉和鶻賦》:“嗟日月之雲邁,猶羈縻而見嬰。”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備。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
(4).拘禁。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 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朕見他是個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 洞庭 東海 之間。”
(5).指羈縻州。 唐 皮日休 《憂賦》:“是以先王謂之荒服,後嗣謂之羈縻。” 宋 歐陽修 《<五代職方考>序》:“ 唐 之封疆遠矣,前史備載,而羈縻寄治虛名之州在其間。”參見“ 羈縻州 ”。
前言
(1) 以前說過的話
前言不搭後語
背棄前言
(2) 作者對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說明下面要說的和寫的主題和範圍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徙戎
晉 代統治階級中企圖用武力強迫少數民族外遷的一種主張。《晉書·江統傳》:“ 統 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亂華,時服其深識。” 清 項□□ 《<中西紀事>敘》:“竊惟馭外之要,不越剿撫二端。乃由前而論,擇將之難, 漢文 拊髀而興嘆;由後而論,徙戎之患, 江統 蒿目而生憂。”
感慨
心靈受到某種感觸而慨嘆(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變知人心啦!”——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家世
人出生的門第;家庭世系
三河
泛指全國的江河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毛 * 《送瘟神》
遊歷
(1) 到遠地遊覽;考察
遊歷名山大川
(2) 漫遊
塞垣
(1).本指 漢 代為抵禦鮮卑所設的邊塞。後亦指 長城 ;邊關城牆。 漢 蔡邕 《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 秦 築長城, 漢 起塞垣,所以別外內異殊俗也。”《文選·鮑照<東武吟>》:“始隨 張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後逐 李輕車 ,追虜窮塞垣。” 張銑 註:“塞垣, 長城 也。” 金 元好問 《發南樓度雁門關》詩之二:“總為古來征戍苦,宿雲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 隴右 地, 長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長城 號塞垣, 漢 時故郡稱 天水 。”
(2).指北方邊境地帶。 前蜀 韋莊 《送人游並汾》詩:“風雨蕭蕭欲暮秋,獨攜孤劍塞垣游。” 宋 張元乾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請於塞垣無事之時,抽調鎮兵一枝兩枝至京師,令大臣於教場閲視其果練與否而明詔嚴賞罰之。”
一方面
(1).指有關的幾個人或幾件事之一。 老舍 《正紅旗下》四:“在我們這一方面,母親希望大姐能來。”
(2).連用。連線並列的兩種相互關聯的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故此後世界人類要分為兩個方面去決鬥:一方面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一方面是二萬萬五千萬人。” 毛 * 《工作方法(草案)》:“一方面要反對空頭政治家,一方面要反對迷失方向的實際家。”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偽工會理事長確實想排擠 陶阿毛 ,一方面固然因為 陶阿毛 在工人當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響,另一方面 陶阿毛 不買他的賬。”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賓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詔書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
衣帶詔書
旌麾
(1) 帥旗;指揮軍隊的旗幟
大破遂軍,得其旌麾。——《三國志·夏侯淵傳》
(2) 借指軍隊
旌麾南指。——《資治通鑑》
及門
正式登門拜師受業的學生
及門弟子
部曲
(1).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大將軍營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軍候一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睨部曲之進退,覽將帥之變態。”《新唐書·李光弼傳》:“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堅,賊不敢逼。”
(2).借指軍隊。《後漢書·董卓傳》:“尋而 何進 及弟 苗 先所領部曲皆歸於 卓 , 卓 又使 呂布 殺執金吾 丁原 而並其眾, 卓 兵士大盛。”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 黃遵憲 《聶將軍歌》:“將軍麾軍方寸亂,將軍部曲已雲散。”
(3).古代豪門大族的私人軍隊,帶有人身依附性質。《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孫權 已沒,大臣未附, 吳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南史·張瓌傳》:“ 瓌 宅中常有父時舊部曲數百。”《續資治通鑑·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諸將傳梃而誓曰:‘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
(4).部屬;部下。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今將軍既有元舅之尊,二府並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樂盡死力,事在掌握,天贊之時也。” 宋 張元乾 《葉少蘊生朝》詩:“小試擒縱孰敢攖?部曲愛戴如父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當年宿將,久經戰陣者尚不乏人,若擇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統帶舊部,協同進剿,準其部曲諸將以原官酌補新兵制之缺,新舊相閒,不能為變,而易於圖功。”
旗鼓
旗和鼓。古時軍中用以發號施令
故國之旗鼓。——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邊書
寄自邊地的書信。《魏書·源懷傳》:“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邊書繼至,殄悴之氓,理須救接。” 宋 張孝祥 《滿江紅·於湖懷古》詞:“邊書靜,烽煙息。通軺傳,銷鋒鏑。”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將》詩:“ 閩 南自昔無征鴈,莫悵邊書不肯來。”
戍卒
防守的士兵
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據其柵。——《資治通鑑·唐紀》
戍卒叫,函谷舉,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唐· 杜牧《阿房宮賦》
雲屯
如雲之聚集。形容盛多。《後漢書·袁紹劉表傳贊》:“魚麗 漢 軸,雲屯 冀 馬。”《晉書·慕容暐載記》:“此則鬱概待時之雄,抱志未申之傑,必岳峙 灞 上,雲屯 隴 下。” 清 吳偉業 《雜感》詩之三:“ 居庸 千尺 薊門 低,八部雲屯散馬蹄。” 陳毅 《贛南遊擊詞》:“拂拂清風催睡意,森森萬樹若雲屯。”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部落
由若干血緣相近的氏族組成的集體
以色列的十二個部落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牆藩
亦作“墻藩”。1.圍牆和籬笆。《文選·揚雄<甘泉賦>》:“雷鬱律於巖窔兮,電儵忽於牆藩。” 李善 注引《釋名》:“藩,籬也。”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贈王定國》:“夏日 蓬山 永,戎葵茂墻藩。”
(2).喻邊境重臣。 宋 曾鞏 《答葛蘊》詩:“忽有海上使,問我及牆藩。”
銛鋒
剛銳的鋒芒。《文選·張衡<西京賦>》:“衝狹鷰濯,胸突銛鋒。” 薛綜 註:“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兒以身投從中過。” 唐 陸贄 《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而突銛鋒,排患難者,則以是賞之。” 清 趙翼 《秧針》詩:“誰散銛鋒似嫩蕪,纖柔不比劍裁蒲。”
內實
(1).指家中的妻妾及財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齊 慶封 好田而耆酒,與 慶舍 政。則以其內實遷於 廬蒲嫳氏 ,易內而飲酒。” 杜預 註:“內實,寶物、妻妾也。” 章炳麟 《箴新黨論》:“如 瞿式耜 之忠純,而猶有內實五姬,臨命 桂林 ,欲與妾訣,為 張同敞 所引止。”
(2).謂腹中有才幹。《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子 恕 嗣” 裴松之 注引《傅子》:“ 智 子 沖 有內實而無外觀,州里弗稱也。”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淺見
(1) 短淺的見識
依我淺見
(2) 見識短淺
淺見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