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蔣之奇的《漱玉泉》
全文:
斷崖天削成,半腰為坳窊。
殿閣在其中,乃是釋子家。
初疑無路通,去必淩紫霞。
屈曲轉山足,雲蘿可攀拿。
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
卻見岩下路,目睛眩生花。
僧有定慧者,來自蜀道賒。
五代方亂離,相此山水佳。
卜居不復出,焚香擁袈裟。
嗟余但企仰,涉世空喧譁。
安得寄遁此,可以忘幽遐。
參考注釋
下路
(1).前方;路邊。《韓非子·十過》:“ 韓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發車騎陳之下路,謂 韓 使者曰:‘報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南史·謝靈運傳》:“後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塗口 ,行達 桃墟村 ,見有七人下路聚語,疑非常人,還告郡縣,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 元 宮大挺 《七里灘》第三折:“見旗幟上月華日精,諕的些居民從速風迸,呈百般的下路潛藏無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猶言下江,指 長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 前門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聽見那兩個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下路船上,不論甚么人,彼此都稱為‘客人’。”
(3).路為 宋 、 金 、 元 行政區劃名, 元 定轄區戶數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元史·選舉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參見“ 上路 ”。
目睛
眼珠。亦泛指眼睛。 漢 王充 《論衡·書虛》:“今 顏淵 用目望遠,望遠目睛不任,宜盲眇。” 宋 歐陽修 《猛虎》詩:“已死不敢近,目睛射餘光。”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鴝鵒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見煙霄外事。”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後或更拓其封域,舉一切可以圖寫,接於目睛者皆屬之。”
生花
(1).鮮花。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得其生花十斛,乾之,纔可得五六耳。”《廿載繁華夢》第八回:“ 五嫂 就與 桂妹 脫褐,念經禮斗;又將院裡掛生花,結橫彩。”
(2).謂結成花狀物;呈現出花的形狀,像花。 南朝 梁簡文帝 《鴛鴦賦》:“始臨涯而作影,遂蹙水而生花。” 宋 黃庭堅 《憶帝京·私情》詞:“銀燭生花如紅豆。占好事、而今有。”《金*瓶*梅詞話》第二回:“口兒里常噴出異香蘭麝,櫻桃初笑臉生花。”
(3).開花。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 李太白 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因以比喻好文章。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挫權》:“向人乞憐應禮下,何事驕人一謎奢。休喳。謾思量代筆生花。”參見“ 生花筆 ”。
(4).眼昏花。 宋 徐鉉 《亞元舍人猥貽佳作因為長歌兼寄陳君庶》:“酒酣耳熱眼生花,暫似京華歡會處。”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城頭初日始翻鵶,陌上晴泥已沒車。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5).形容善於言辭。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風水先生用他的生花的口舌對老地主說明了那裡是來龍,那裡是去脈。” 阿英 《灰色之家》三:“法官剛說到這裡,大塊頭髮起急來了,插上又運用他的生花之舌說:‘……’”
(6).古時魔術表演之一。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生花》:“今京城有生花種植以戲者……種瓜植樹,即生花之事也。蓋自 漢武 時 大宛 所獻眩人始雲。”
蔣之奇名句,漱玉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