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喻良能的《詠懷》
全文:
一夔方佐舜,二公還相周。
三傑從高祖,四皓屈留侯。
五龍翔日邊,六逸嘯溪頭。
七賢傲竹林,八仙隱糟丘。
九老山中臥,十友方外游。
百鍊竟不變,千載存風流。
名節良足貴,萬事真悠悠。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鹹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後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並拔,較吾兄應是沒爭差。”
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八仙
神話傳說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漢鍾離、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糟丘
積糟成丘。極言釀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韓詩外傳》卷四:“ 桀 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飲者三千人。”《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爾乃攜窈窕,從好仇,徑肉林,登糟丘。” 唐 李白 《襄陽歌》:“此江若變作春酒,壘麯便築糟丘臺。” 清 朱彝尊 《折桂令》曲之二:“歸去來休,二頃秫田,一簣糟丘。”
喻良能名句,詠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