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哭毛易甫》
全文:
至尊殿上主文衡,誰料台中有異評。
垂二十年猶入幙,後三四榜盡登瀛。
白頭親痛終天訣,丹穴雛方隔歲生。
策比諸儒無愧色,自緣命不到公卿。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至尊
(1).最尊貴,最崇高。《荀子·正論》:“天子者埶位至尊,無敵於天下。” 漢 班固 《白*虎通·號》:“或稱天子,或稱帝王何?以為接上稱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稱帝王者,明位號天下至尊之稱,以號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極。”
(2).至高無上的地位。多指君、後之位。 漢 賈誼 《過秦論上》:“及至 始皇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 周 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漢書·路溫舒傳》:“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統。”《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后傳》:“有司奏立 長秋宮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馬貴人 德冠後宮。’遂登至尊。”
(3).用為皇帝的代稱。《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蠻夷之賈。” 唐 杜甫 《石筍行》:“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一》:“近年財空虛,大吏告民窮,而至尊憂帑匱。”
上主
謂有道明君。 漢 賈誼 《新書·連語》:“故上主者, 堯 、 舜 是也。”《漢書·谷永傳》:“臣聞上主可與為善而不可與為惡,下主可與為惡而不可與為善。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聰敏,上主之姿也。” 宋 王安石 《張侍郎示東府新居詩因而和酬》之一:“曾留上主經過跡,更費高人賦詠才。”
文衡
(1).舊謂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權力。評文如以秤衡物,故云。 唐 劉禹錫 《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丞相 曲江公 方執文衡,揣摩後進,得公深器之。” 宋 洪邁 《容齋五筆·門生門下見門生》:“ 裴 歡宴永日,書一絶云:‘宦途最重是文衡,天與愚夫作盛名,三主禮闈今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議親》:“下官謬司掄選,叨忝文衡,不得稍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 朱石君 先生每握文衡,必合觀經策,以精博求士。”
(2).古代車轅前端雕花的橫木。《詩·小雅·采芑》“約軝錯衡” 毛 傳:“錯衡,文衡也。”
誰料
豈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幾吊錢的乾脩,由他住在關上。誰料他又會偷東西呢!” 魯迅 《吶喊·社戲》:“誰料照例,人都滿了,連立足也難。”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劉克莊名句,哭毛易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