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奉和胡右丞視學所賦》
全文:
成都學最古,肇自西漢時。
寥寥千餘載,間有或盛衰。
慶曆始下詔,四方如響隨。
良哉樂安伯,治體由本基。
遠模類文翁,故事循魯僖。
課試月為度,講解日有規。
教育猶父兄,片言不邇遺。
學子五百人,弦誦何儀儀。
陶成禮義俗,大變西南維。
距此已一世,繼者賢其誰。
胡公廟堂老,天子深倚毗。
下車急先務,勸學為之師。
時異心則同,兩哲吹塤篪。
作詩遺諸生,字字皆典彝。
近欲美材成,遠使純風熙。
礱石建巨堂,豎柱不復攲。
九經滿四壁,高下相支持。
首尾傳注完,粲然日星垂。
斯經與斯堂,天下難等夷。
度地得勝勢,西隅敞高扉。
氣象自宏顯,出門見通逵。
嘉木種千本,敷陰接春暉。
人將不剪伐,異日甘棠枝。
賤子昔在泮,執經趨絳帷。
嘗聞先生訓,敢告多士知。
讀書有本統,宜先窮是非。
微言率簡易,眾說殊支離。
詳觀聖賢跡,於我猶蓍龜。
不獨事辭章,華葩競葳蕤。
豈徒換爵祿,稱謂生光輝。
立已如遠遊,縱橫亦多岐。
取捨各異轍,義利難兩馳。
一足少蹭蹬,終身陷污卑。
君子與小人,古今不同歸。
勉哉篤志操,行副公所期。
參考注釋
樂安
猶安樂。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大有》:“上帝之生,福祐日成,修德行惠,樂安且寧。”
治體
(1).治國的綱領、要旨。 漢 賈誼 《新書·數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治非有難也。”《周書·王褒傳》:“ 襃 有器局,雅識治體。” 宋 司馬光 《乞優老上殿札子》:“願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天下無無弊之制,無不擾民之事,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後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體者也。”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麗而罕於理,乃治體乖也。”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臺官言事,惟務摭人之惡,不顧治體之如何爾!自以為若卹治體,則僅乎不舉職矣。”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體,無國種,無險要。”
(3).指規範的文體。 明 楊慎 《蕭穎士論文》:“ 賈誼 文辭最正,近於治體。”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輒欲爭效異國,不以師人為恥,偶見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謂新且異焉。”
本基
基地;地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 魏 因 漢 祚,復都 洛陽 ,以 譙 為先人本國, 許昌 為 漢 之所居, 長安 為 西京 之遺跡, 鄴 為王業之本基,故號五都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莫還本基。本基既塵穢,兼復蕪滿,若葬之,必不為卿益。”
呂陶名句,奉和胡右丞視學所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