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詣玉泉山龍神祠祈禱得雪有作》
全文:
無雪三冬度,孟春半月多。
詣祠陳悚惕,傍曉漸婆娑。
密灑略成勢,徐霏遂復過。
虔祈誠鮮格,自咎嘆如何。
參考注釋
悚惕
(1).恐懼;惶恐。 漢 焦贛 《易林·遯之隨》:“使民不懼,安無悚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城南依山原,北臨 黃河 ,懸水百餘仞,臨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拜之後,心中悚惕,魂魄俱無。” 清 吳偉業 《松鼠》詩:“側目仍盱睢,奉頭似悚惕。”
(2).常用為奏章或書信中的套語。 唐 元稹 《為令狐相國謝回一子官與弟狀》:“寵過憂來,恩殊感極,彷徨自顧,悚惕難居。” 清 陳確 《答張考夫書》:“臨書不勝悚惕。”
(3).警惕。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二》:“録自 唐 以來諸家言,以悚惕之。” 李六如 《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十二章:“他一下子悚惕起來:‘牛屎外面光,單講形式漂亮,有什麼好。’”
(4).敬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眾參已,肅肅列侍……共視座上,真如懸觀音圖像,時被微風吹動。聞言悚惕,鬨然並諾。”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乾隆名句,詣玉泉山龍神祠祈禱得雪有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