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孫煥文的《送汪叔志之岳州路平江州同》
全文:
鄉閭兩薦收科第,喜奉潘輿遠宦遊。
直上雲霄初發軔,平分風月暫為州。
岳陽仙跡詢遺老,湖右儒林接勝流。
內翰垂芳應百世,青氈行復黼皇猷。
參考注釋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雲霄
(1) 雲塊飄浮的高空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雲霄
哭聲直上乾雲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乾雲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舊時比喻極高的地位
發軔
(1).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借指出發,起程。《楚辭·離騷》:“朝發軔於 蒼梧 兮,夕余至乎 縣圃 。” 朱熹 集註:“軔,搘車木也,將行則發之。”《淮南子·兵略訓》:“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詩:“余時游名山,發軔在遠壑。” 明 徐霖 《繡襦記·結伴毘陵》:“赴京都,已發軔,親友皆無贐。” 雷昭性 《中國立憲之觀察與歐洲國會》:“譬諸行道,發軔即乖,雖追風追電,亦愈覺支離。”
(2).動用,動員。《尉繚子·兵談》:“富治者,民不發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開端。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九載 唐 張懷瓘 《書斷下》:“茲又論夫文字發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問 《奉直趙君墓碣銘》:“萬物並流,至君而止。司南聖塗,發軔伊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雲》:“此奴終身發軔之始,不可草草。” 聞一多 《文藝與愛國》:“我們的愛國運動和新文學運動何嘗不是同時發軔的?”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七:“ 中國 立憲運動的具體的表現大約是發軔於戊戌政變。”
(4).猶發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韓子蒼 獻 王將明 生日二十絶句,內一絶句云:‘萬里青霄發軔時,驊騮絶足看賓士。’”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繩樞賤貧,分柴桑終淹此身。一朝發軔,向楓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顧君滿考張西溪索詩餞之故為賦此》:“功名發軔青*雲*路,長願存心在澤*民。”參見“ 發跡 ”。
分風
(1).謂神仙把風分為兩個方向。 晉 葛洪 《神仙傳·欒巴》:“ 廬山 廟有神……人往乞福,能使江湖之中分風舉帆,船行相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下又有神廟,號曰 宮亭廟 ……山廟甚神,能分風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後得去。故 晉 曹毗 詠云:‘分風為二,擘流為兩。’”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飲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風。” 明 談遷 《棗林雜俎·宮亭神》:“ 宮亭神 甚靈,有婢名 如願 ,客有所求,叩 如願 即獲。又能於湖心分風,使上下各得順風。”
(2).借指分離。 宋 黃庭堅 《寄餘乾徐隱甫》詩:“東江始分風,苔網饋百紙。”
(3).謂無定向的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句踐 都 琅邪 ,欲移 允常 冢。冢中生分風,飛沙射人,人不得近。”
孫煥文名句,送汪叔志之岳州路平江州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