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普覺寺雜詠·其二》
全文:
石門古樹自相扶,信是仙區別有區。
蘚匝庭前留鶴篆,泉流階下到僧廚。
經台法雨飄蓮社,靜室禪心息苾芻。
鷲嶺祗園誰得至,人間此地料應無。
參考注釋
經台
用於諷誦佛經的平台。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面南嶺,建經臺;倚北阜,築講堂;傍危峰,立禪室;臨浚流,列僧房。” 清 董國華 《憶舊遊·秋寺》詞:“悽然經臺靜,嘆蓮花香老,冷到蒲*團。”
法雨
佛教語。喻佛法。佛法普度眾生,如雨之潤澤萬物,故稱。《法華經·化城喻品》:“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法雨垂空,必致菩薩化身、羅漢混俗以降也。” 清 趙翼 《憫忠寺石壇》詩:“枯骸滋法雨,厲氣散朝暾。”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北朝 法雨之普及,人民崇福之熱烈,可於造像一事見之。”
蓮社
佛教淨土宗最初的結社。 晉 代 廬山 東林寺 高僧 慧遠 ,與僧俗十八賢結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蓮,故稱。 唐 戴叔倫 《赴撫州對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階》詩之二:“高會棗樹宅,清言蓮社僧。” 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靜室
(1).古代天子行幸,對所居宮室先派人清掃和檢查,以保持潔淨並防止意外。《後漢書·楊秉傳》:“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靜室而止。” 李賢 註:“靜室謂先使清宮也。”《三國志·魏志·王朗傳》:“夫帝王之居……靜室而後息駕,皆所以顯至尊,務戒慎,垂法教也。”
(2).清靜的屋子。《北史·列女傳·鄭善果母崔氏》:“靜室端居,未嘗輒出門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其時,山最幽僻,游者絶稀,惟 揚州 商人,構靜室數間,春秋一到而已。” 魯迅 《彷徨·傷逝》:“可惜的是我沒有一間靜室。 子君 又沒有先前那么幽靜,善於體貼了。”
(3).指寺院住房或隱士、居士修行之室。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之二一:“洞靈開靜室,雲氣滿山齋。” 唐 綦毋潛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詩:“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你想 妙玉 也是帶髮修行的……姑娘執意如此,我們就把姑娘住的房子便算了姑娘的靜室。”
心息
心無所念;心灰意冷。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莫不輟鏡徙倚,擥瑟心息。”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道消詩興發,心息酒為徒。”
苾芻
亦作“ 苾蒭 ”。即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為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沙彌。” 唐 白居易 《東都十律大德長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記》:“前後講毗尼三十會,度苾蒭百千人。”《西遊記》第十三回:“﹝ 三藏 ﹞又念一卷《孔雀經》,及談苾蒭洗業的故事。”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時 阿難陀 與諸苾蒭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説頌曰:‘若人壽百歲不見白水鶴,不如一日生得見白水鶴。’”
乾隆名句,普覺寺雜詠·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