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佐(汝學)的《傷石鼓賦送國子監丞先生赴徽州經歷》
全文:
鼎非沒器兮,麟難服車。
用之違其材兮,物乃齟齬。
孔子西行兮,返晉水滸。
刪詩三百兮,逸此石鼓。
天實愛道兮,鬼物守護。
存此至寶兮,昭示萬古。
載籍茫然兮,居然再睹。
巍巍蕩蕩兮,周宣御宇。
嗟彼何人兮,是之裁取。
此其為臼兮,焉可愛許。
使我心傷兮,淚下如雨。
參考注釋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水滸
水邊。《詩·大雅·緜》:“率西水滸,至於 岐 下。” 毛 傳:“滸,水厓也。”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獲 秦 餘於故兆,地擬 林光 ;訪 周 舊於遺風,山連水滸。” 宋 楊萬里 《浯溪賦》:“乃蹟故步,還至水滸。” 明 何景明 《津市打魚歌》:“野人無船住水滸,織竹為梁數如罟。”
王佐(汝學)名句,傷石鼓賦送國子監丞先生赴徽州經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