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雲庵生辰十一首(原註:後有政和二年瓊南時作。)·其四》

全文:
一切智慮不及處,曠劫無明壞滅時
頂相後常光照曜,髑髏前略露風規。
根塵不敢覆藏者,生死那能染污之。
消汝去來顛倒想,共瞻遺像入追思。

釋德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一切智

佛教關於智慧的名詞之一,梵語sarvajna的意譯。(1)就廣義言,指無所不知的佛智,與“一切種智”同。《四十二章經》:“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法華經·化城喻品》:“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汝證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大智度論》卷二七:“問曰:一切眾生皆求智慧,云何獨佛一人得一切智?答曰:佛於一切眾生中第一故,獨得一切智。”(2)三智之一,相對於“一切種智”而言。一切智指對總相(即現象的共性,亦稱空性、真如)的認識,是聲聞、緣覺修行所得的智。《大智度論》卷二七:“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道智是諸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聲聞辟支佛但有總一切智,無有一切種智。”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八:“知一切如名一切智。”如,指真如。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後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曠劫

佛教語。久遠之劫;過去的極長時間。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閉情開照,期神曠劫,以長其心,推而遠之也。” 唐 李白 《<地藏菩薩贊>序》:“獨出曠劫,導開橫流。” 王琦 註:“曠劫,謂久遠之劫也。”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二章:“此女劍法亦深造而深悟,兼有俠骨,斯人真曠劫難逢者矣。”

無明

(1).目不見。《楚辭·九章·懷沙》:“ 離婁 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2).梵語的意譯。謂痴愚無智慧。 晉 王該 《日燭》:“拱己內治,總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盡。寄耳無明,寓目莫準。”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3).指無明火。《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覺頭痛眼熱,四肢無力,遍身不疼不癢,無明頓發熬煎,依然病倒。”《紅樓夢》第二八回:“正在一腔無明,未曾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參見“ 無明火 ”。

壞滅

毀滅;磨滅。 唐 王昌齡 《諸官游招隱寺》詩:“金色身壞滅,真如性無主。” 唐 白居易 《華嚴經社石記》:“吾聞一毛之施,一飯之供,終不壞滅。”

釋德洪名句,雲庵生辰十一首(原註:後有政和二年瓊南時作。)·其四名句

詩詞推薦

一切智慮不及處,曠劫無明壞滅時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