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尤珍的《遣興》
全文:
春風吹庭樹,漸見綠葉生。
眾鳥引雛出,翩翩飛且鳴。
鵾鵬及雀蛤,物類善變更。
惟人獨不化,感嘆誰能平。
萬事天所命,達觀息群營。
思游五嶽遍,入海登蓬瀛。
浩蕩乘天風,吾將從此行。
參考注釋
鵾鵬
(1).傳說中的大鳥名。語本《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鯤,後訛為“鵾”。常以“鵾鵬”比喻才能卓異、志向高遠的人。 晉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鵬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三:“仰笑鵾鵬輩,委身拂天波。” 明 張居正 《贈國子馬生行》:“鵾鵬跛躄風塵中,驊騮伏櫪鹽車下。” 梁啓超 《飲冰室詩話》九二:“海外鵾鵬憶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鯤和鵬。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詩之二:“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鵾鵬鱗羽多。”按,鱗指鵾言,羽指鵬言。鵾,當作“鯤”。
物類
(1).萬物,各類的物。《荀子·勸學》:“物類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體之盈虛訊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蓋以明達乎事情,周知乎物類,洞矚乎幽隱,而旁通乎民志。”
(2).物的同類,同類。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音聲之相和兮,物類之相感也。” 王逸 註:“言鳥獸相呼,雲龍相感,無不應其類而從其耦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十:“ 郊 常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出岸,乃方響一片。有知者識是蕤賓鐵也。指撥精玅,致律呂相應,物類相感耳。” 清 黃景仁 《啼烏仁》:“明知無益痛繫心,物類相類有如此。”
(3).物的種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土地所產,物類尤多。” 宋 歐陽修 《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詩:“吾聞海之大,物類無窮極。”
(4).物的類別。 梁啓超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 達爾文 以前,雖有一二博物學者稍有見於物類蕃變之現象……而不知其變遷進化之所以然。”
(5).特指人或動物。 南朝 宋 張野 《與遠法師書》:“行不負於所知,言不傷於物類。”此指一般的人,猶言他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這般物類,教我怎不陰哂?”此貶稱他人,猶言東西。《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長老説道:‘因你念頭差了,故投落在物類。我特地喚醒你來,再去投胎。’”此指動物。
變更
(1) 改變,更改
變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進程、安排或傾向)變得不同,但通常實質不變
變更作息時間
尤珍名句,遣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