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山三疊舊作韻原文
西巡事事緬前聞,三箭欽超射者群。
自是聖蹤熟六藝,永垂家法示千軍。
駐驄曠野率七萃,連射崇崖越幾分。
笑彼御碑留北魏,鴻名恆共嶺頭雲。
詩詞問答
問:三箭山三疊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三箭山三疊舊作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三箭山三疊舊作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一
2. 我射連皇祖於康熙二十二年經此勒馬而中三矢直逾峰頂居民因呼為三箭山按易州西南沿徐水有北魏太武御射三碑自誇飛矢踰崖刊石贊功至於再三以我皇祖神藝如此為而不有視魏太武真不直一哂也
參考注釋
事事
(1) 做事
無所事事
(2) 各種事情;每件事
委員會將發現它事事都有人掣肘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六藝
(1) 儒家所謂的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才藝
(2) 古代稱《詩》、《書》、《禮》、《樂》、《易》和《春秋》六種經書。也泛指各種經書
(3) 王莽時六種字型。即古文(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曠野
空曠遼闊的原野
七萃
(1). 周 天子的禁衛軍。《穆天子傳》卷一:“天子於當水之陽,天子乃樂口,賜七萃之士戰。” 郭璞 註:“萃,集也,聚也;亦猶《傳》有七輿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為王之爪牙也。” 唐 白居易 《駙馬都尉鄭何除右衛將軍制》:“ 周 設七萃, 漢 列八屯,皆以拱衛王宮,肅嚴徼道。”
(2).泛指天子的禁衛軍或精銳的部隊。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七萃連鑣,九斿齊軌。建旗拂霓,揚葭振木。”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之十二:“六龍矯首,七萃警途。” 唐 許敬宗 《奉和春日望海》:“長驅七萃卒,成功百戰場。” 清 陳璋 《秋獵應制》詩:“太平不廢三驅盛,神武能調七萃良。”
幾分
某一不確定或不特指的東西(如一個數量或程度);一部分,多少
北魏
(1).指 秦 漢 之際 魏豹 建立的政權。《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漢 王發 蜀漢 ,定 三秦 ;涉 西河 之外,援 上黨 之兵;下 井陘 ,誅 成安君 ;破 北魏 。” 司馬貞 索隱:“謂 魏豹 也。 豹 在 河 北故也。亦謂 西魏 ,以 大梁 在 河 南故也。”
(2).朝代名。亦稱 後魏 (386-534)。 北朝 諸國之一。 鮮卑 人 拓跋珪 所建。後來分裂為 東魏 和 西魏 。《陳書·何之元傳》:“ 獫狁 孔熾,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終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為 北魏 ,既分之後 高氏 所輔為 東魏 , 宇文 所挾為 西魏 ,所以相分別也。”
(3).指魏碑體。《冷眼觀》第七回:“右首是 陶濬旦 的北魏‘避月閣十八歲小影’八個大字。”
鴻名
大名;盛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 唐 蘇頲 《開元元年赦書》:“鴻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違。” 清 孫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鴻名赫赫垂無窮。”
嶺頭
(1).山頂。 唐 杜甫 《南楚》詩:“無名江上草,隨意嶺頭雲。” 唐 李益 《揚州送客》詩:“聞道望鄉聞不得,梅花暗落嶺頭雲。” 宋 柳永 《臨江仙》詞:“ 荊 王魂夢,應認嶺頭雲。”
(2).特指 五嶺 的山頂。 唐 沉佺期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詩:“天長地闊 嶺 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 唐 王建 《送嚴大夫赴桂州》詩:“ 嶺 頭分界候,一半屬 湘潭 。” 唐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 嶺 頭刺竹蒙籠密,火拆紅蕉焰燒日。”
詩詞推薦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六
方鶴齋〔清代〕蛟雷蠛霧擾神州,雌伏猶將勝一籌。滿地黃巾餘虎口,一隅皂帽屬龍頭。翩翩濁世空延譽,落落青天獨抱憂。壯志
名句推薦
![三箭山三疊舊作韻原文_三箭山三疊舊作韻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