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庵

作者:釋妙聲 朝代:元代

蒲庵原文

循彼南澗,言采其蒲。

采之何為,滫瀡是圖。

彼蒲之良,利用為屨。

載緝載紬,如蓺稷黍。

我思古人,惟睦之陳。

克用是道,甚宜其親。

我行四方,十年於今。

母寔有命,余何弗欽。

乃築我居,于越之野。

悠悠我思,朝夕於楚。

亂離孔憮,山川邈悠。

豈不懷歸,水無行舟。

爰有清泉,在居之側。

既浸既灌,蒲葉嶷嶷。

蒲葉嶷嶷,蒲生日多。

母氏燕喜,我勞其何。

詩詞問答

問:蒲庵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蒲庵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蒲庵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言詩

參考注釋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滫瀡

(1).古時調和食物的一種方法。用植物澱粉拌和食物,使柔軟滑爽。《禮記·內則》:“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鄭玄 註:“謂用調和飲食也…… 秦 人溲曰滫, 齊 人滑曰瀡也。” 孔穎達 疏:“謂用堇、用荁、及枌榆、及新生乾薧相和滫瀡之,令柔滑之。” 清 趙翼 《戲調子才》詩:“熬之汗漬融,和以滫瀡滑。”

(2).指柔滑爽口的食物。 明 宋濂 《故贈承事郎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都事陳府君墓志銘》:“吾父固安貧,不思具滫瀡以安親者,其人子也哉?”

利用

(1) 利於發揮效用

充分利用

利用廢料

(2) 設法為己所用

利用矛盾

稷黍

(1).泛指五穀。《詩·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鄭玄 箋:“我迫於王事,無不攻緻,故盡力焉。既則罷倦,不能播種五穀。”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經彼公田,樂我稷黍。”

(2).僅指稷和黍而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土人悉以種麥,雲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麥, 齊 人相承以殖之。”

我思

(1)

(2) 認為一個人的存在是由一個思想人這個事實來予以說明的哲學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動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用是

因此。《漢書·趙充國傳》:“車輢將軍 張安世 始嘗不快上,上欲誅之,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槖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 安世 用是得免。”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恆恐後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清史稿·藝文志一》:“令好古之士欲讀中秘書者,任其入覽。用是海內從風,人文炳蔚,學術昌盛,方駕 漢 、 唐 。”

我行

猶言我這裡。《水滸傳》第十四回:“ 雷橫 又駡道:‘賊頭賊臉賊骨頭,必然要連累 晁蓋 !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四方

(1)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有命

(1).天命。有,助詞。《詩·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 晉 陸雲 《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有命再集,皇輿凱歸。”

(2).天命所歸之人。古代稱天子。《書·伊訓》:“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 孔穎達 疏:“天不能自誅於 桀 ,故藉手於我有命之人,謂 成湯 也。”《書·鹹有一德》:“皇天不保,監於萬方,啟迪有命。” 孔 傳:“有天命者開道之。”

(3).由命運主宰。《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

于越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內。《大戴禮記·勸學》:“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者,教使之然也。”《漢書·貨殖傳》:“辟猶 戎 翟 之與 于越 不相入矣。”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於,發語聲也。戎蠻之語則然。 于越 猶 句吳 耳。” 祝廉先 《文選六臣注訂譌》:“ 于越 為百越之一種,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為 揚越 , 福建 為 閩越 , 廣東 為 南越 , 安南 為 駱越 之類。”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獨孤及 《題思禪寺上方》詩:“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說即 吳 越 。《淮南子·原道訓》:“ 匈奴 出穢裘, 於 越 生葛絺。” 高誘 註:“ 於 , 吳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職, 遼太祖 即位前即因戰功顯赫拜于越,後以于越受禪稱帝。 遼 設大于越府,大于越無所職掌,其位則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參閱《遼史·太祖紀上》、《百官志一》與《國語解》。

春秋 時 越國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帶。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吳 。” 杜預 註:“於,發聲也。”《逸周書·王會》:“ 於越 納,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灘作》詩:“遷客投 於越 ,臨江淚滿衣。” 元 張昱 《西山亭留題》詩:“ 於越 地形緣海盡, 句吳 山色過江來。”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亂離

(1).政治混亂,給國家帶來憂患。《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離,憂。”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 晉 潘岳 《關中詩》:“亂離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2).遭亂流離。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悠悠世路,亂離多阻。”《後漢書·烈女傳·董祀妻》:“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唐 劉長卿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懷歸

思歸故里。《詩·小雅·小明》:“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漢 王粲 《登樓賦》:“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唐 戴叔倫 《送郎士元》詩:“白髮 金陵 客,懷歸暫不留。”

行舟

駕駛船隻

行舟在長江中

清泉

清冽的泉水

既灌

謂禘祭第一次獻酒以後。《論語·八佾》:“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邢昺 疏:“言未殺牲先酌鬱鬯酒灌地,以求神於太祖廟也。”

嶷嶷

(1).幼小聰慧貌。《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漢 鄭玄 箋:“嶷,識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識別也。” 唐 韓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乳下秀嶷嶷,椒蕃泣喤喤。” 林紓 《誥授光祿大夫郭公墓志銘》:“翎章墨綬,仲叔連軫;嶷嶷羣從,孫枝尤振。”

(2).高聳貌。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 宋 曾鞏 《京師觀音院新堂》詩:“駢羅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兩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史記·五帝本紀》:“其色鬱郁,其德嶷嶷。” 司馬貞 索隱:“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銘》:“嶷嶷之節,因時乃發,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銘》:“公之在官,嶷嶷剛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壯盛、威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詩之二:“王師嶷嶷,熊羆是式;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生日

人出生的那一天,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也叫生日

祝你生日快樂

母氏

(1).母親。《詩·邶風·凱風》:“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清 劉大櫆 《程孺人傳》:“又數年, 定 補縣學生,將以報母氏之劬勞。”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四:“舅曰舅氏,母曰母氏,並見《詩經》。所以獨母舅稱氏者,以母與舅皆他氏故也。其父兄姊妹即不言氏矣。”

(2).特指皇帝母親的家族。《後漢書·皇后紀下·虞美人》:“自 漢 興,母氏莫不尊寵。”《後漢書·皇后紀下·陳夫人》:“隆 漢 盛典,尊崇母氏,凡在外戚,莫不加寵。”

燕喜

(1).宴飲喜樂。《詩·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 朱熹 集傳:“此言 吉甫 燕飲喜樂,多受福祉。” 唐 柳宗元 《送班孝廉擢第歸東川覲省序》:“今又將亟駕省謁,從容燕喜,是又可歌也。”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當此千秩大慶,百福俱全,正該燕喜開懷,緣何卻生煩惱?”亦指歡喜。《宋史·樂志七》:“珪幣告虔,神靈燕喜。”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間乞巧的,將你做一家兒燕喜;你可便顯神通,百事依隨。” 王季思 等註:“燕喜,歡喜。”

(2).喜慶之宴。《梁書·賀琛傳》:“夫食方丈於前,所甘一味。今之燕喜,相競夸豪,積果如山嶽,列餚同綺繡。” 宋 王禹偁 《大閱賦》:“還北闕,御 東華 ,燕喜斯備,慶賞有加。” 清 朱彝尊 《<感舊集>序》:“先生仕為郎,一時巖廊翰苑,朝會燕喜,應制投贈之作,鹹樂得先生甄綜之。”

詩詞推薦

蒲庵原文_蒲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