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薊北門行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

朝出薊北門,去去復何止。

揮戈越飛狐,驅兵渡黑水。

風勁每折膠,天寒欲墮指。

羽書日三至,軍營夜五徙。

殺風半夜來,悲笳數聲起。

虜陣屯隔河,勇悍更莫比。

恐孤推轂恩,向前決生死。

一鼓鋒始交,再鼓敵披靡。

三鼓收成功,天山定三矢。

使者奏甘泉,捷書報天子。

生系左賢主,懸首槁街里。

詩詞問答

問:出自薊北門行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出自薊北門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紙韻

參考注釋

北門

(1).北向的門。《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門外, 王家坪 村邊,站著許多威嚴的哨兵。”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隋書·賀婁子乾傳》:“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 所獻,還以賜公。” 唐 翁綬 《雨雪曲》:“一自塞垣無 李 蔡 ,何人為解北門憂。” 明 何景明 《點兵行》:“邊頭城塹誰營屯,遂使犬羊窺北門。”

(3). 唐 宋 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臣以書命,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然臣愚,不知宮之所以廢興,與凡材用之所從出,敢昧死請。” 宋 岳珂 《桯史·葉少蘊內制》:“ 石林 葉少藴 在北門,微聞當遂使為相,懼當視草,不能自免,出語沮之。”

(4).指翰林學士。 明 陳皋謨 《環縣城遠眺》詩:“經略久寒 西夏 膽,安危深仗北門才。”參見“ 北門學士 ”。

(5).指 唐 代禁軍的北衙。《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北門”之名由此。《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元年》:“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 李氏 社稷,願殿下蹔至 玄武門 以副眾望。” 胡三省 註:“南牙謂宰相,北門謂羽林諸將。”

(6).《詩·邶風》篇名。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嘆不被遇……曰:‘《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斗酒滿四筵,歌嘯 宛溪 湄。君攜 東山 妓,我詠《北門》詩。”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寧無《北門》嘆,要自秉固窮。”

(7).複姓。《左傳》有 北門駟 ,《尸子》有 北門子 ,《莊子》有 北門成 。見《通志·氏族三》。

去去

越去越遠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宋· 柳永《雨霖鈴》詞

何止

不止;豈止

中華大地,英才何止萬千

揮戈

揮動武器,形容勇猛進軍

揮戈躍馬

飛狐

要隘名。在今 河北省 淶源縣 北 蔚縣 南。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迤邐蜿蜒,百有餘里。為古代 河北平原 與北方邊郡間的交通咽喉。《漢書·酈食其傳》:“願足下急復進兵……距 飛狐 之口,守 白馬 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 飛狐 在 代郡 西南。”《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東規 白馬 ,北距 飛狐 。” 呂延濟 註:“ 飛狐 ,塞名也。” 南朝 梁 虞羲 《詠霍將軍北伐詩》:“ 飛狐 白日晚, 澣海 愁雲生。”

驅兵

驅遣軍隊。 唐 杜牧 《注<孫子>序》:“驅兵數萬,撅其城郭,係累其妻子,斬其罪人,亦吏之所為也。” 明 何景明 《漢將篇》:“飲馬寒臨月窟傍,驅兵夜度 天山 上。”

折膠

(1).《漢書·晁錯傳》:“欲立威者,始於折膠。”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以為候而出軍。”後因用以指秋冬時節。《晉書·禿髮傉檀載記》:“候滿月而窺兵,乘折膠而縱鏑。” 宋 夏竦 《和太師相公秋興》:“原上西風馬力生,折膠時候正淒清。”《南齊書·曹虎傳》:“ 樊 漢 無幸,咫尺殊風,折膠入塞,乘秋犯邊。”

(2).形容嚴寒。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十五:“壯冰初開地,盲風正折膠。” 宋 蘇軾 《玉石偈》:“當觀熱相無去來,寒至折膠熱流金。”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當大寒暑,折膠鑠金時,必拱立座隅。”

墮指

謂凍掉手指。《漢書·高帝紀下》:“上從 晉陽 連戰,乘勝逐北,至 樓煩 ,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 唐 李華 《弔古戰場文》:“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宋 楊萬里 《後苦寒歌》:“生愁墮指脫兩耳,蘆花亦無何許藏。”

羽書

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三至

(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荀子·議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 楊倞 註:“至謂一守而不變。”《大戴禮記·主言》:“ 曾子 問:‘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 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説,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戰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 * ,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 。’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 * 。’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 。’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 。’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後以“三至”謂謠言多次傳播,也會產生影響。《後漢書·班超傳》:“身非 曾參 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 明 張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綿力,欲一舉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謂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使敵困憊。《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石一參 今詮:“三至者,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彼來則我退,彼退則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軍營

兵營,即軍隊留駐的住所

殺風

肅殺之風;極寒足以殺生之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是故春襲葛,夏居密陰,秋避殺風,冬避重濕,就其和也。” 唐 孟郊 《寒溪》詩之七:“因凍死得食,殺風仍不休。”

夜來

(1) 〈方〉∶昨天

(2) 夜裡

悲笳

悲涼的笳聲。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清風夜起,悲笳微吟。”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二:“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宋 蘇軾 《至下馬磧憩於懷賢閣》詩:“客來空弔古,清淚落悲笳。” 元 揭傒斯 《重餞何太虛》詩:“結軫赴悲笳,凝酸屬哀角。”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四野多悲笳,十日無訊息。”

勇悍

勇猛強悍。《莊子·盜跖》:“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周書·孝義傳·柳檜》:“嘗聞 柳府君 勇悍,其鋒不可當。”《明史·朱亮祖傳》:“ 太祖 克 寧國 ,擒 亮祖 ,喜其勇悍,賜金幣,仍舊官。” 茅盾 《路》:“自己當年是何等的勇悍。”

推轂

(1).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後因以稱任命將帥之禮。 唐 崔日用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去當推轂送,來佇出郊迎。”《花月痕》第五一回:“正看著皇上親行拜將推轂之禮,何等熱閙!”

(2).推動;協助。《史記·荊燕世家》:“今 呂氏 雅故本推轂 高帝 就天下,功至大。” 司馬貞 索隱:“謂 呂氏 素心奉推 高祖 取天下,若人推轂欲前進塗然也。”《新唐書·裴寂傳》:“朕有天下,公推轂成之也。”

(3).薦舉;援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 武安 俱好儒術,推轂 趙綰 為御史大夫。”《南齊書·陸厥傳》:“ 永明 末,盛為文章, 吳興 沉約 、 陳郡 謝朓 、 琅邪 王融 以氣類相推轂。” 宋 司馬光 《送祖擇之守陝》詩:“俊德爭推轂,榮塗易建瓴。” 明 歸有光 《與徐子與書》:“實賴吾丈雅故推轂之。” 清 方文 《送姜如農明府擢儀郎》詩:“羣公極推轂,玄幣爭相持。”

向前

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關的問題

(2) 預言命運的

他認為什麼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一鼓

(1).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晉 趙鞅 、 荀寅 帥師城 汝 濱,遂賦 晉國 一鼓鐵,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焉。”《孔子家語·正論解》:“ 趙簡子 賦 晉國 一鼓鐘,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 王肅 註:“三十斤謂之鐘,鐘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

(2).擊鼓一次。引申謂一舉,一戰。《晉書·溫嶠傳》:“ 峻 ( 蘇峻 )勇而無謀,藉驕勝之勢,自謂無前,今挑之戰,可一鼓而擒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將軍, 宮 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 操 軍食盡,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敵人跑掉一個!”參見“ 一鼓作氣 ”。

披靡

(1)

(2) 隨風散亂地倒下

應風披靡,吐芳揚烈。——司馬相如《上林賦》

(3) 潰散

婉貞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三鼓

(1).渭三度擊鼓。《左傳·莊公十年》:“ 齊 人三鼓。” 宋 楊萬里 《仲良見和再和謝焉》詩:“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寬。”

(2).三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 漢 魏 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雲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紅樓夢》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僧》:“未三鼓,公起視,自飼馬。”

成功

獲得預期的結果,達到目的

丞相放心,乾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國演義》

天山

亞洲中部大山系,東段在中國新疆中部,西段在中亞。多5000米以上山峰,主峰托木爾峰7439米

三矢

(1).三支箭。《左傳·宣公四年》:“吾先君 文王 克 息 ,獲三矢焉。”《舊唐書·薛仁貴傳》:“ 仁貴 發三矢,射殺三人。”

(2).指 戰國 趙 廉頗 一飯三遺矢事。矢,同“ 屎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 居 梁 久之…… 趙王 使使者視 廉頗 尚可用否。 廉頗 之仇 郭開 多與使者金,令毀之。 趙 使者既見 廉頗 , 廉頗 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 使還報王曰:‘ 廉將軍 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趙王 以為老,遂不召。” 清 錢謙益 《程將軍相如輓詞》:“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錢豈但直平生。”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願人間的一切血淚和汗點,同雨點一樣,化做甘泉

孔子曰:“為人下者乎?其猶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堯問》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

捷書

軍事捷報。《梁書·蔡道恭傳》:“寇賊憑陵,竭誠守御,奇謀間出,捷書日至。” 唐 杜甫 《洗兵行》:“中興諸將收 山 東,捷書夜報清晝同。”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 江 南平,覽捷書而泣曰:‘師征不義,而顧令吾民死兵,彼何負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食魚羹》:“ 金川 用兵時,累歲未得進,至乙未冬,始克 勒烏圍 。 阿文成公 桂 以捷書進。”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賢主

(1).賢明的君主。《韓非子·主道》:“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王粲<懷德>》:“賢主降嘉賞,金貂服玄纓。” 宋 洪邁 《容齋續筆·周世宗》:“ 周世宗 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漢惠帝後裔在爪華島》:“予謂 惠帝 本 漢 賢主,若使享國稍久,其布德當不後於 文帝 。”

(2).賢惠的主人。 明 楊珽 《龍膏記·開閣》:“看華筵勝景,賢主嘉賓,只見披襟消暑,握麈生風,遶坐冰山冷。” 清 查慎行 《雪後發汴城》詩:“此地多賢主,吾生感舊遊。”

懸首

懸掛頭顱

懸首藁街。——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街里

街坊里巷。《漢書·地理志上》“ 新豐 ”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太上皇思東歸,於是 高祖 改築城寺街里以象 豐 ,徙 豐 民以實之,故號 新豐 。”《後漢書·輿服志上》:“鈴下、侍閤、門蘭、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品,多少隨所典領。” 孫犁 《囑咐》:“他看見房屋並沒燒,街里很安靜,這正是人們吃完晚飯,準備上門的時候了。”

詩詞推薦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_出自薊北門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