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顏的《頌古八首》
全文:
牛頭菩薩面,馬面夜叉頭。
不作馬逆罪,快樂百無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牛頭
(1).牛的頭。《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裴松之 注引《諸葛亮集》:“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 魯迅 《書信集·致陳鐵耕》:“昨收到廿二日函並木刻……《嶺南之春》的缺點是牛頭似乎太大一點,但可以用的。”
(2).牛頭形的酒尊。 唐 李賀 《河陽歌》:“牛頭高一尺,隔坐應相見。月從東方來,酒從東方轉。” 王琦 註:“牛頭,酒巵。”
(3).佛教指地獄中的牛頭鬼卒。《三國志·蜀志·蔣琬傳》:“ 琬 見推之後,夜夢一牛頭在門前,流血滂沱,意甚惡之。”《法苑珠林》卷十一:“夫論地獄幽酸,特為痛切……牛頭惡眼,獄卒凶牙,長叉拄肋。”參見“ 牛頭阿旁 ”。
(4).見“ 牛頭旃檀 ”。
菩薩面
形容慈祥的面容。 宋 朱熹 《題畫卷·鬼佛》詩:“冥濛罔象姿,相好菩薩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這 老杜 家裝個菩薩面,心眼跟 韓老六 家一般壞。”
馬面
(1).長形的臉面。《北史·斛律光傳》:“ 光 字 明月 ,馬面彪身,神爽雄傑,少言笑,工騎射。”
(2).迷信傳說 閻王 手下的鬼卒,頭像馬首。《西遊記》第五六回:“老者道:‘爺爺呀,一個夜叉,一個馬面,一個雷公!’”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然而那又究竟是陰間, 閻羅天子 、 牛首阿旁 ,還有 中國 人自己想出來的馬面。”
(3).古時沿著城牆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於牆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體,便於觀察和夾擊攻城敵兵。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馬面極長且密。予親使人步之,馬面皆長四丈,相去六、七丈。”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城成,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高三丈,門樓、靴城、馬面、敵樓悉備。”
夜叉
(1) 能啖鬼或捷疾鬼,佛教徒所說的一種吃*人惡鬼或騰飛空中、速疾隱秘之惡鬼。原為印度神話中一種半神的小神靈
(2) 比喻相貌醜陋、兇惡的人
釋道顏名句,頌古八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