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江緯的《向湖邊》
全文:
退處相關,幽棲林藪,舍宇第須茅蓋。
翠巘清泉,啟軒窗遙對。
遇等閒、鄰里過從,親朋臨顧,草草便成幽會。
策杖攜壺,向湖邊柳外。
旋買溪魚,便斫銀絲膾。
誰復欲痛飲,如長鯨吞海。
共惜醺酣,恐歡娛難再。
矧清風明月非錢買。
休追念、金馬玉堂心膽碎。
且斗尊前,有阿誰身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退處
退居;引退閒居。《晏子春秋·問下二八》:“夫上不諫上,下不顧民,退處山谷, 嬰 不識其何以為成行義者也。” 唐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方思退處里閭,何意恩澤益深。” 清 姚鼐 《<西魏書>序》:“ 南康 謝藴山 觀察,舊居史職,出剖郡符,間以退處,數年之暇,慨 魏收 之失當,撰《西魏書》二十卷以正其失。”
相關
彼此關連;相互牽涉;互相關心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林藪
(1).山林與澤藪。《管子·立政》:“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天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 唐 李白 《大獵賦》:“窮遐荒,盪林藪,扼士狛,殪天狗。”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花》:“或密或疎的林藪,葳葳蕤蕤。” 清 方文 《送薪行·答胡公嶠》:“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
(2).指山野隱居的地方。 漢 蔡邕 《薦皇甫規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辭徵召之寵。”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 周黨麟 跱於林藪,而無損 孝文 之刑厝也。” 唐 錢起 《送褚人落第東歸》詩:“ 漢 家側席明揚久,豈意遺賢在林藪。” 清 金農 《蒲州劉高士隱居不仕時時斷炊作詩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長貧何用計華枯。”
(3).比喻事物聚集的處所。 漢 班固 《典引》:“是時聖上……屢訪群儒,諭咨故老,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餚覈仁誼之林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裴僕射 ,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歷代名畫記·論鑑識收藏購求閱玩》“購求至寶,歸之如雲,故內府圖書謂之大備”註:“國初左僕射 蕭瑀 及 許善心 、 楊素 、 褚安福 家並進圖畫,兼 隋 代所有,乃成林藪。”
江緯名句,向湖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