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仕訓的《遠遊庵》
全文:
侍講傳聲重,遊仙逸氣多。
石能移北海,庵不到東坡。
古道餘殘碣,秋山滿薜蘿。
此中最清勝,無奈歲寒何。
參考注釋
侍講
(1).從師讀書,聽其講學。《後漢書·盧植傳》:“少與 鄭玄 俱事 馬融 ……女倡歌舞於前。 植 侍講積年,未嘗轉眄, 融 以是敬之。學終辭歸。”
(2).為皇帝或太子講學。《後漢書·桓郁傳》:“ 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憲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頗涉經學……由是遷長樂少府,復入侍講。”《後漢書·桓榮傳》:“ 榮 嘗寢病,太子朝夕遣中傅問病……後病癒,復入侍講。”《北史·高允傳》:“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 唐 韓愈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及此年, 韋侯 為中書舍人,侍講六經禁中。” 愛新覺羅·溥儀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四:“ 梁鼎芬 在侍講日記里有這樣一段文字:‘ 宣統 九年正月初七日, 慶親王 奕劻 死。’”
(3).官名。 漢 代有此稱號,以之名官則起於 魏明帝 。 唐 始置侍講學士,其職為講論文史以備君王顧問。 宋 沿置,並設侍講、侍讀,皆由他官之有文學者兼任。 元 明 清 則列為翰林院額定之官。又 南北朝 、 唐 、 宋 諸王府,亦有侍講。 唐 張九齡 《賀侍講徧賜衣服狀》:“右 高力士 宣稱:陛下親講讀《毛詩》,徧賜侍講 陳希烈 三品兼衣物等。”《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三年》:“以 司馬懿 為太傅…… 彥 為散騎常侍、侍講。” 胡三省 註:“以在 少帝 左右,令侍講説。侍講之官,起乎此也。”《宋史·職官志二》:“學士侍從有學術者為侍講、侍讀。”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小生今年十六歲,往京應試。忝中第一名,官授侍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京城裡的窯姐們最粗最賤,不知怎么那一班人偏要去走動……誰知裡面有三個闊客:一個是侍郎,一個是京堂,一個是侍講。”
傳聲
用傳聲器傳送聲音
遊仙
(1).漫遊仙界。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品詩》:“混俗同魚服,遊仙學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風店詠黃芽菜》:“住寺莫教流敗葉,遊仙應學煮甜霜。” 清 龔自珍 《木蘭花慢》詞:“無奈遊仙覺後,碧雲垂到而今。”
(2).指 晉 郭璞 所作《遊仙詩》。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翰林》以為詩首,但《遊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 章炳麟 《辨詩》:“ 漢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聲熙熙,悲而不傷,詞若《遊仙》,乃足以作將帥之氣,雖《雲門》《大卷》弗過也。”
(3).泛指遊仙詩。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遊仙》可致,無勞 郭璞 之言;《招隱》成文,敢嗣 劉安 之作。”
古人謂游心仙境,脫離塵俗。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遊仙。” 唐 廣宣 《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制》詩:“萬乘遊仙宗有道,三車引路本無塵。” 宋 沉遘 《七言齋居寄楊祖二閣老》:“蕭灑城南尺五天,盡涼高枕夢遊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詩:“遊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難刪竟自刪。”
逸氣
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 公幹 有逸氣,但未遒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也。” 王利器 集解:“逸氣,謂俊逸之氣。” 唐 李白 《天馬歌》:“逸氣稜稜凌九區,白璧如山誰敢沽。”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三節:“‘齊氣’是說語氣的舒緩,‘逸氣’是說語氣的奔放,這一樣也可以形成文章的風格。”
吳仕訓名句,遠遊庵名句
名句推薦
一堤環水碧,三面枕山圓
尹作翰《白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