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南的《呈南安孟使君》
全文:
使君四十銅虎符,一矢曾識金僕姑。
唐三百年進士舉,不再鼓之終非夫。
西風籠槐桂扶疎,筆勢洶如濤江驅。
知君三昧等遊戲,我欲一言口囁嚅。
元凱登庸用譜系,稷契雖賢名第無。
當時未有明光賦,致君大略到唐虞。
君家六戟聯椒塗,身無一點薰香汙。
頗疑膏粱逼寒畯,顧欲場屋爭分銖。
高山深林百年余,大夏生殖雨露濡。
其間君疑有栝柏,根蟠擬作輪囷株。
尚能爾雅注蟲魚,下同年少爭得途。
極知文章君之餘,何愛漏刻收桑榆。
但疑入山見成鋸,可惜彈雀煩明珠。
大夫當據要地居,仕宦須作執金吾。
治經博士苟無命,不妨餓死同侏儒。
君不見德裕生無不讀書,生不肯與諸生俱。
期君事業如韓昌,何嫌門地用崔盧。
我嘗一擲色得盧,盤中雙陸萬人呼。
只今欲學支離疏,徒嗟七十戰匈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元凱
亦作“ 元愷 ”。1.“八元八凱”的省稱。傳說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元; 高陽氏 有才子八人,稱為八愷。此十六人之後裔,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舜 舉之於 堯 ,皆以政教稱美。見《左傳·文公十八年》。《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濟濟偉彥,元凱之倫也。” 南朝 宋 劉孝標 《辯命論》:“ 重華 立而元凱升, 辛受 生而 飛廉 進。” 宋 王安石 《推命對》:“ 堯 舜 之世,元凱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 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下》:“昔者聖明之世,元愷必與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2).泛指賢臣、才士。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同否則元凱與斗筲無殊,並任則騄騏與駑駘不異。”《魏書·高謙之傳》:“陛下一日萬機,事難周覽,元凱結舌,莫肯明言。”
登庸
(1).選拔任用。《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孔 傳:“疇,誰。庸,用也。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 晉 應貞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登庸以德,明試以功。” 唐 唐彥謙 《留別》詩之三:“登庸趨俊乂,廁用野無遺。” 明 方孝孺 《袁安臥雪圖贊》:“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2).指登帝位。 漢 揚雄 《劇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聖之德,龍興登庸,欽明尚古,作民父母,為天下主。”《宋書·傅亮傳》:“ 高祖 登庸之始,文筆皆是記室參軍 滕演 。”《北史·高隆之傳》:“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臣伏願登庸御宇,早繼高皇。”
(3).指科舉考試應考中選。 明 徐霖 《繡襦記·父子萍逢》:“領父命 長安 科試,幸登庸占榜魁。”
譜系
(1)
(2) 家譜上的系統
(3) 物種變化的系統
稷契
稷 和 契 的並稱。 唐 虞 時代的賢臣。 漢 王逸 《九思·守志》:“配 稷 契 兮恢 唐 功,嗟英俊兮未為雙。” 漢 蔡邕 《再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表》:“臣聞 稷 契 之儔,以德受命,功德靡堪。” 唐 杜甫 《客居》詩:“ 稷 契 易為力, 犬戎 何足吞。” 明 方孝孺 《四月一日蒙賜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懷古偶作》詩:“徒抱 稷 契 心,莫覩 唐 虞 禪。”
名第
(1).高第。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三:“﹝ 劉軻 ﹞後乃精於儒學,而肄文章,因策名第,歷任史館。”
(2).科舉考試中式的名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聽響卜》:“ 韋甄 及第年,事勢固萬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志在鼎甲,未免撓懷。” 宋 葉適 《<覆瓿集>序》:“或謂 子長 負絶世筆墨,而區區名第乃不與常人比,故多怒譏,誠然哉?”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榜眼》:“第二第三又皆謂之榜眼,至探花則以年少者為之,不論名第。”
周南名句,呈南安孟使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