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二十七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二十七原文

懷寵足喪身,饕淫自貽咎。

多車奔秦針,窟室死伯有。

古來功名士,器量隨所受。

匪德負浮榮,焉能以持久。

默觀陰陽化,消長順常守。

知止曷不先,終焉見臧否。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二十七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二十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懷寵

謂留戀君王的恩寵。《左傳·昭公十二年》:“或譖 成虎 於 楚子 , 成虎 知之而不能行。書曰:‘ 楚 殺其大夫 成虎 。’懷寵也。”《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泄治 之於 靈公 ,位在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可謂狷矣。”

喪身

喪命。 漢 班固 《 * 通·諫諍》:“為君不避喪身,義之性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醜狐》:“觀其見金色喜,其亦利之所在,喪身辱行而不惜者歟?”

饕淫

貪婪淫逸。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鬱穢氣蒸,自生災蠹。饕淫所階,百疾所附。”

貽咎

獲罪。《宋史·高宗紀八》:“繼此者宜盡心乃職,毋合黨締交,敗亂成法,當謹茲戒,毋自貽咎。”

窟室

(1).地下室。《左傳·襄公三十年》:“ 鄭 伯有 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 杜預 註:“窟室,地室。”《史記·刺客列傳》:“ 光 ( 吳 公子光 )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請 王僚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作“窋室”。《晉書·隱逸傳·張忠》:“其居依崇巖幽谷,鑿地為窟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女子﹞夜過寺門,被刼閉窟室中。”

(2). 春秋 鄭 伯有 為窟室,徹夜飲酒歡娛,後借指暢飲歡娛之所。 清 趙翼 《兒輩既為余暖壽即事志感》詩:“正當歡娛忘夜永,恨不窟室酣連旬。”

伯有

春秋 時 鄭 大夫 良霄 的字。他主持國政時,和貴族 駟帶 發生爭執,被殺於羊肆。傳說他死後變為厲鬼作祟, 鄭 人互相驚擾,以為“ 伯有 至矣!”見《左傳·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後用以代稱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北周 庾信 《功臣不死王事請門襲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為厲; 若敖 之鬼,其無餒而。” 唐 吳融 《偶題》詩:“莫道精靈無 伯有 ,尋聞任俠報 爰絲 。”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器量

(1) 器皿的容量

(2) 氣量;度量

器量不夠

浮榮

虛榮。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歲寒無早秀,浮榮甘夙殞。” 唐 顧況 《贈僧》詩之二:“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宋 范仲淹 《與工部同年書》:“以此不如知足樂道,浮榮豈足道哉。” 明 劉基 《滿江紅·次韻和石末元帥》詞:“過眼浮榮胡蝶夢,縈身薄宦猩猩屐。”

持久

(1) 長期對峙

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資治通鑑》

持久戰

(2) 維持長久;歷久不變

持久和平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消長

(1) 增減;盛衰

(2) 謂變化

常守

(1).謂固定職位。《後漢書·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遼 將軍,以衛南單于眾新降有二心者,後數有不安,遂為常守。” 宋 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官有常守謂之職,施有先後謂之序。”

(2).日常的職掌。《隋書·經籍志二》:“ 靈 獻 之世,天下大亂,史官失其常守。博達之士,愍其廢絶,各記聞見,以備遺亡。”

(3).謂素常遵行。《隋書·房陵王勇傳》:“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東宮。”《新唐書·刑法志》:“ 唐 之刑書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臧否

(1) 褒貶,評論

陟罰臧否。——諸葛亮《出師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2) 善惡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詩詞推薦

雜言·其二十七原文_雜言·其二十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