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六·袁太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天經重追遠,祭義嚴求元。

周王甲子旦,漢帝枌榆年。

萬騎龍游雲,千乘水流川。

式度百辟隨,昭明三辰懸。

前驅屬長江,後隊苞鐘山。

建旆既悠悠,伐鼓亦淵淵。

觀風辨歌謠,展義惠市廛。

家無凍餒貧,戶有詩書弦。

鬯卣申景慕,衢樽燕光天。

祥飆隨斗車,湛露濡玉筵。

左史執筆後,太師抱律前。

徵招義誠合,希共八風宣。

詩詞問答

問:《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六·袁太尉(從駕)淑》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二

2. 從駕

參考注釋

天經

(1).天之常道。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金鏡霾六國,亡 新 亂天經。” 漢 班固 《典引》:“躬奉天經,惇睦辨章之化洽。” 唐 柳宗元 《壽州安豐縣孝門銘》:“稟承粹和,篤守天經。”參見“ 天經地義 ”。

(2).天象。亦泛指天空。 南朝 宋 鮑照 《游思賦》:“仰盡兮天經,俯窮兮地絡。”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珠衡玉斗,徵象緯於天經;虎踞龍蹲,集風雲於地紀。” 清 姚鼐 《雨登岳陽樓》詩:“風交廣漠野,雲起盪天經。”

追遠

(1).祭祀盡虔誠,以追念先人。《論語·學而》:“慎終追遠。” 邢昺 疏:“追遠者,遠謂親終既葬,日月已遠也,孝子感時念親,追而祭之,盡其敬也。”《南史·后妃傳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又詔述太后恩慈,特齊衰三月,以申追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上一個‘祭’字是祭祖宗,是追遠的意思。”

(2).追念前賢。 漢 班昭 《東征賦》:“入 匡 郭而追遠兮,念夫子之厄勤。”《宋書·王僧達傳》:“生平素念,願閒衡廬,先朝追遠之恩,早見榮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聞之,使人追遠之心,油然而生。”

甲子

(1) 乾支紀年或記歲數時六十組乾支輪一周稱一個甲子,共六十年

(2) 歲月,年歲

漢帝

(1). 漢 朝皇帝。 漢 張衡 《東京賦》:“ 漢帝 之德,侯其禕而!”

(2).指 漢武帝 。 南朝 梁 沉約 《游沉道士館》詩:“ 秦皇 御宇宙, 漢帝 恢武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六:“ 漢帝 看桃核, 齊侯 問棗花。” 唐 李白 《妾薄命》詩:“ 漢帝 重 阿嬌 ,貯之黃金屋。”

(3).指 漢成帝 。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頭吟》:“ 申 黜 褒女 進, 班 去 趙姬 昇。 周王 日淪惑, 漢帝 益嗟稱。”

枌榆

(1).木名。《說文·木部》:“枌,榆也。” 段玉裁 註:“各本少‘枌’,淺人以為復字而誤刪之。枌榆者,榆之一種。”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三》:“ 高祖 王 關中 ,太上皇思東歸,故象舊里,制茲新邑,立城邑,樹枌榆,令街庭若一。” 唐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因敘其事》詩:“里社枌榆毀,宮城騎吏非。”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枌榆養老之珍,今荒饉始食其皮。”

(2). 漢高祖 故鄉的里社名。《史記·封禪書》:“ 高祖 初起,禱 豐 枌榆社 。”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社在 豐 東北十五里。或曰: 枌榆 ,鄉名, 高祖 里社也。”

(3).指 漢高祖 即位後,於 秦 故 驪邑 移置的 新豐縣 枌榆社 。見《西京雜記》卷二。後借指帝鄉或皇宮。 明 張居正 《宮殿紀》:“迨我皇上膺運龍飛,入踐皇極,固已化國為天下,猶以 枌榆 故里,王跡所興,睠懷不置。”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一:“樓通 花萼 連藩邸,地接 枌榆 總舊勛。”

(4).泛指故鄉。《南齊書·沉文季傳》:“惟桑與梓,必恭敬止,豈如明府亡國失土,不識 枌榆 。”《太平廣記》卷三四七引 唐 裴鉶 《傳奇·趙合》:“知君頗有義心,儻能為歸骨於 奉天城 南 小李村 ,即某家 枌榆 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喻坦之》:“同時 嚴維 、 徐凝 、 章八元 , 枌榆 相望,前後唱和,亦多詩集。” 清 鄭江 《西溪草堂圖》詩:“仙源在 枌榆 ,余胡久淹留?”

騎龍

典出《史記·孝武本紀》:“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騎龍”謂皇帝去世的典故。 清 李調元 《恭擬高宗純皇帝輓詩》之四:“病哭騎龍日,扳髯少一人。”

游雲

浮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花城》1981年第5期:“這時,歌聲卻漸漸地弱了下去,像一絲游雲,在浩渺的夜空中盤旋、繚繞。”《花城》1981年第6期:“幾朵夢幻一樣飄忽的游雲,沉思著走向遙遠的天地之郊。”

浮動的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王右軍 飄如游雲,矯若驚龍。” 清 嚴啟煜 《留別吳門諸子》詩之一:“游雲變滅元無定,盤谷寬閒實見招。”

千乘

(1).兵車千輛。古以一車四馬為一乘。《左傳·襄公十八年》:“ 魯 人、 莒 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孫子·作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畋於海濱。” 清 畢沅 《晉書地理志新補正》:“戎馬四千匹,兵車千乘。”

(2). 戰國 時期諸侯國,小者稱千乘,大者稱萬乘。《韓非子·孤憤》:“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漢 劉向 《說苑·至公》:“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幾矣。” 宋 蘇軾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籃輿置紙筆,得句輕千乘。” 明 何景明 《魯連》詩:“不受萬戶侯,長揖千乘君。”

(3).複姓。 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辨證》:“千乘,邑名也,其先食邑者,因以為氏。”

流川

(1).謂川水流動。 漢 王褒 《洞簫賦》:“翔風蕭蕭而逕其末兮,迴江流川而溉其山。”

(2).江河的流水。 晉 成公綏 《嘯賦》:“若乃游崇崗,陵景山,臨巖側,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藉皐蘭之猗靡,蔭蓨竹之蟬蜎。”

式度

規制,法式。 宋 岳珂 《桯史·番禺海獠》:“後有窣堵波高入雲表,式度不比它塔。” 王闓運 《嚴通政任氏壽頌》:“何以喻德?如月之恆。彤管式度,永曼嘉應。”

百辟

(1).諸侯。《書·洛誥》:“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孔 傳:“奉上謂之享。言汝為王,其當敬識百君諸侯之奉上者,亦識其有違上者。”《國語·魯語上》:“其 周公 、 太公 及百辟神祗實永饗而賴之。” 韋昭 註:“辟,君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然後百辟乃入,司儀辨等,尊卑以班。” 薛綜 註:“百辟,諸侯也。”

(2).百官。《宋書·孔琳之傳》:“ 羨之 ( 徐羨之 )內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詩:“閶闔晨開朝百辟,冕旒不動香菸碧。” 宋 蘇軾 《代普寧王賀冬表》:“臣猥以暗弱,仰荷誨憐,敢先百辟之朝,以祝萬年之壽。”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昔人稱 謝太傅 ( 謝安 )功高百辟,心在一邱。”

昭明

(1).顯明;顯著。《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孔 傳:“昭亦明也。” 宋 司馬光 《<呂獻可章奏集>序》:“君子之譏著之策書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 明 張居正 《翰林院讀書說》:“廼今聖化昭明,觀人文以化成天下。”

(2).使顯明。《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而已。” 漢 班固 《典引》:“臣固常伏刻誦聖論,昭明好惡,不遺微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睢水》:“乃共勒嘉石,昭明芳烈。”

(3).光明。《詩·大雅·既醉》:“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高亨 註:“昭明,光明也。”《韓詩外傳》卷三:“故天不變經,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 明 吳承恩 《<淮郡文獻志>後序》:“又何以對古開來,博大昭明,若斯也哉。”

(4).指炎神。《楚辭·王褒<九懷·昭世>》:“使 祝融 兮先行,令 昭明 兮開門。” 王逸 註:“炎神前驅。”

(5).星名。《史記·天官書》:“昭明星,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 司馬貞 索隱:“《釋名》為筆星,氣有一枝,末鋭似筆。”

(6).古宮殿名。 三國 吳 孫晧 於 甘露 二年建。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夏六月,起 顯明宮 ” 裴松之 注引 晉 無名氏《太康三年地記》:“ 昭明宮 方五百丈, 晧 所作也。避 晉 諱,故曰 顯明 。”

(7).人名。相傳為上古 玄王 契 的兒子, 商 成湯 的祖先。見《荀子·成相》。

(8).人名。 夏 禹 之臣。相傳與 伯封叔 作衍歷。見 宋 羅泌 《路史·後紀十二·夏後氏》。

(9). 南朝 梁武帝 長子 蕭統 的諡號。曾召集文士編撰《文選》三十卷,輯錄 秦 漢 以來詩文,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參閱《梁書·昭明太子統傳》。

三辰

指日、月、星。《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預 註:“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宋 梅堯臣 《效阮步兵一日復一日》詩:“四序相盛衰,三辰運光魄。”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

前驅

(1) 前導

一箭斃其前驅

(2) 先頭部隊;先鋒

三千為前驅。——《資治通鑑·唐紀》

前驅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為前驅

(3) 引導事物發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驅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流入東海

後隊

王莽 仿《周禮》官制置六隊,以 河內郡 為 後隊 。隊,通“ 遂 ”。《漢書·地理志上》“ 河內郡 ……縣十八”原註:“ 高帝 元年為 殷國 ,二年更名。 莽 曰 後隊 ,屬 司隸 。”亦稱 後隊 的長官。《漢書·王莽傳中》:“大司空保予卿、虞卿、共卿、工卿、師尉、列尉、祈隊、後隊、中部洎後十郡。”參見“ 六隊 ”。

後面的隊伍。《魏書·肅宗紀》:“其配衣六軍,分隸熊虎,前驅後隊,左翼右師。” 唐 李嶠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後隊咽笳簫,前驅嚴罕罼。” 宋 梅堯臣 《送王介甫知毘陵》詩:“兵吏擁後隊,劍撾盛前驅。”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淵淵

(1).深廣;深邃。《莊子·知北游》:“淵淵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終則復始也。” 唐 柳宗元 《天爵論》:“純粹之氣,注於人也為明。得之者,爽達而先覺,鑒照而無隱,盹盹於獨見,淵淵於默識。”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揚州訊息》詩:“淵淵賢達心,悢悢情內傷。” 清 秦道然 《弢光靜坐》詩:“先聖言淵淵, 瞿曇 説如如。” 梁啓超 《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 ,若 譚瀏陽 ,皆有得於佛學之人也。兩先生之哲學固未嘗不戞戞獨造,淵淵入微。”

(2).鼓聲。亦泛用作象聲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衡 揚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 南朝 梁 何遜 《宿南洲浦》詩:“沉沉夜看流,淵淵朝聽鼓。” 清 曹寅 《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魚作》詩:“潮聲淵淵震曙鼓,巨絙一網千吳舠。” 郭沫若 《<人民中國>日文版創刊二十周年》詩:“大車滾滾循新轍,和樂淵淵易舊弦。”

觀風

替人守望,以便報告

派小王去觀風

歌謠

隨口唱出的沒有音樂伴奏的韻語,如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等

展義

宣示德義。《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 杜預 註:“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義。” 唐 皮日休 《憂賦》:“非有事於名山,即展義於群牧。”《舊唐書·音樂志四》:“展義天扃,飛英雲岫。”

市廛

(1).市中店鋪。語本《孟子·公孫丑上》:“市,廛而不征。” 趙岐 註:“廛,市宅也。” 晉 左思 《蜀都賦》:“亞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今路上雖已見 中國 行人,而遷去者眾,故市廛未開。”

(2).指店鋪集中的市區。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山居良有異乎市廛。”《宣和遺事》前集:“由 後載門 出市私行,可以恣觀市廛風景。”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那鬧聲,並不是市廛的喧嚷。”

凍餒

過分的寒冷與飢餓

今諸生…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明· 宋廉《送東陽馬生序》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景慕

景仰;仰慕

他懷著景慕的心情參觀雷鋒紀念館

衢樽

見“ 衢尊 ”。

光天

(1).謂光輝達於天下。《宋書·武帝紀中》:“幸賴神武光天,大節宏發,匡復我社稷,重造我國家。”

(2).晴明的天空。亦喻清明的政局。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序》:“始知光天之下,乃有暗澤魑魅。” 臧克家 《炭鬼》詩:“搗碎這黑暗的囚牢,頭頂落下一個光天。”

(3).猶言普天。《書·益稷》:“俞哉!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 孔穎達 疏:“《堯典》之序訓光為充,即此亦為充,言充滿大天之下也。” 夏僎 詳解:“光天之下,猶普天之下,敷天之下。” 清 劉大櫆 《續難言》:“今使光天之下,海隅之廣,蒼生之眾,猶有一人之不治其生,則 衡 之為此言也,吾無怪其然。”

祥飆

同“祥飇”。

瑞風。

斗車

工地、礦區常用的一種在軌道上運送礦石、建築材料等的車,車身略像斗

湛露

(1).《詩·小雅》篇名。《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後因喻君主之恩澤。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願陛下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光天所覆,鹹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張華“離情”>》:“願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呂延濟 註:“湛露能潤澤於物,喻夫之恩惠。”

(3).濃重的露水。《楚辭·九章·悲迴風》:“吸湛露之浮涼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註:“湛,厚也。” 晉 陸機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日月一何速,素秋墜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詩:“湛露沾花曉,長天照眼新。”

玉筵

(1).豐盛的筵席。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曲》詩之二:“卷幌結幃羅玉筵, 齊 謳 秦 吹 盧女 絃。”《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九·長相思》:“詎知玉筵側,長掛銷愁人。”

(2).猶素食。 宋 陸游 《書懷》詩:“久因多病疏雲液,近為長齋進玉筵。”

左史

(1).官名。 周 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記行動,右史記言語。見《禮記·玉藻》。一曰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見《漢書·藝文志》。 唐 宋 曾以門下省之起居郎、中書省之起居舍人為左、右史,分別主記事與記言。

(2).複姓。 楚 有 左史倚相 。見《國語·楚語》。

執筆

(1) 指寫文章

(2) 動筆擬訂集體名義的文稿

那篇論文是全小組集體討論、由他執筆的

太師

官名,西周置,為輔弼國君之臣,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的職權。後又指太子太師,即輔導太子之官

徵招

徵召,徵聘。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參見“ 徵召 ”。

古樂章名。《孟子·梁惠王下》:“﹝ 景公 ﹞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説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 趙岐 註:“《徵招》、《角招》,其所作樂章名也。” 楊伯峻 註:“招同‘韶’。”

八風

(1).八方之風。《呂氏春秋·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薰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條風,東南曰景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麗風,北方曰寒風。”《說文·風部》:“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左傳·隱公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陸德明 釋文:“八方之風,謂東方谷風,東南清明風,南方凱風,西南涼風。西方閶闔風,西北不周風,北方廣莫風,東北方融風。”

(2).八種季候風。《易緯通卦驗》:“八節之風謂之八風。立春條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清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闔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

(3).指八音。《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古者八音謂之八風。 襄 二十九年傳:‘五聲和,八風平。’謂八音克諧也。”參見“ 八音 ”。

(4).佛教語。謂世間能煽動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後排撥為“毀”,背後讚美為“譽”,當前讚美為“稱”,當前排撥為“譏”,逼迫身心名“苦”,悅適心意名“樂”。見《釋氏要覽下·躁靜》。 唐 王維 《能禪師碑》:“不著三界,徒勞八風。” 宋 范成大 《偶箴》詩:“情知萬法本來空,猶復將心奉八風。” 嶺南羽衣女士 《東歐女豪傑》:“索性枯坐一年,參透那八風不動的道理。”

詩詞推薦

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六·袁太尉(原文_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六·袁太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