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上劉司徒》
全文:
東南白鶴清且孤,往歲亦上黃河圖。
刊山注海功立就,萬姓得免魚鱉區。
商宗午夜夢良弼,曉入豸府風雷俱。
諸難歷嘗漢太傅,三物竟付周司徒。
平生蓬藋切山斗,畫省未敢輕摳趨。
涯師丈席一相睹,冰雪落齒幽襟孚。
維公鳳凰下千仞,安能顧此雞與鳧。
芝蘭蕭艾兩不棄,亦謂此是同年雛。
開心已覺江海傾,憂世忽睹春陽鋪。
宰臣謀國知即語,遠視萬里如坐隅。
嗟哉萬事動有拘,安得回天如轉樞。
上為文武佐張弛,下為匹夫匹婦完肌膚。
後生小子非獻諛,亦豈抵好吹齊竽。
斯文世契有相感,景望詎忍分雲塗。
參考注釋
太傅
官名。三公之一,職很高
遣太傅齎黃金。——《戰國策·齊策四》
三物
(1).猶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藝。《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鄭玄 註:“物猶事也。”《左傳·襄公三年》:“ 解狐 得舉, 祁午 得位, 伯華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 明 宋濂 《送鄧貫道還雲陽序》:“《周官》之制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所謂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藝是也。” 清 曾國藩 《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縣有司不知三物為何事,而教民之任,獨以責之學政與校官。”
(2).三種物類。指豕、犬、雞。《詩·小雅·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毛 傳:“三物,豕、犬、鷄也。” 清 錢謙益 《吳德輿次東坡獄中寄子由韻,作丁丑紀聞詩,感而和之》:“孤身豈合投豺虎,三物何當詛犬鷄。”
(3).三種。《墨子·公孟》:“ 公孟子 謂 子墨子 曰:‘君子恭己以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鐘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 子墨子 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耳也。’”
司徒
(1).官名。相傳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漢哀帝 元壽 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東漢 時改稱司徒。歷代因之, 明 廢。後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明 伊耕 《春懷》詩:“轉輸坐見司徒急,經略親看相國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選詩 雲間 ,徵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壇。” 王季思 註:“父名 恂 ,官至戶部尚書。這職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稱他作司徒。”參閱《通志·職官二》、《續通典·職官二》。
(2).複姓。 五代 時有 司徒詡 。見《舊五代史·周書》本傳。
石寶名句,上劉司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