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御園即事原文
十日還宮庶績熙,侵尋御苑仲春時。
勒寒冰沼消才半,應節蟄坯驚尚遲。
煦嫗初含靜觀理,芳菲未鬯雅宜詩。
和調六幕參元化,敢詠風雲月露為。
詩詞問答
問:仲春御園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御園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御園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五
2. 今歲立春在正月初九節前後普沾大雪故較往歲為甚寒
參考注釋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庶績
各種事業。《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孔 傳:“績,功也;言眾功皆廣。”《舊唐書·薛登傳》:“故 堯 資八元而庶績其理, 周 任十亂而天下和平。” 何啟 等《新政論議》:“五曰分職守以釐庶績。”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御苑
皇帝、君主的花園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寒冰
亦作“ 寒氷 ”。寒冷的冰。《詩·大雅·生民》:“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晉 陸機 《從軍行》:“夏條集鮮藻,寒冰結衝波。” 元 王士熙 《玉環引送伯庸北上》詩:“推雪漉寒氷,凝此英瓊瑤。” 清 錢謙益 《石田翁畫奚川八景圖歌》:“ 有竹莊 中好賓主,寒冰栗玉清眉須。”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煦嫗
亦作“ 煦姁 ”。1.撫育;愛撫;長養。《禮記·樂記》:“天地訢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 鄭玄 註:“氣曰煦,體曰嫗。” 孔穎達 疏:“天以氣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萬物也。” 唐 黃滔 《祭宋員外》:“優遊五府,輝映雙旌;兩地之隆崇物望,一方之煦姁人情。” 清 王韜 《智說》:“煦嫗姑息近仁,亦仁之偏也。”
(2).溫暖,暖和。 唐 白居易 《歲暮》詩:“加之一盃酒,煦嫗如陽春。”
靜觀
冷靜地分析觀察
冷眼靜觀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樣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宋· 沈括《夢溪筆談》
和調
(1).調和。《管子·度地》:“天地和調,日有長久。”《素問·痹論》:“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藏。”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肴饌》:“劑水火而和調,糅蘇蔱以芬芳。”
(2).指調味。 宋 司馬光 《辭左僕射第三札子》:“多鹽則太鹹,多梅則太酸,和調適宜,最為難事。”
(3).和睦;使和睦。《墨子·兼愛中》:“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薦賢退惡,和調百姓。” 明 陸世廉 《西台記》第一出:“念亂圖存,總須將相和調。”
六幕
指天地四方。《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註:“六幕,猶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書秋》詩:“ 漢 宮夜結雙莖露,閶闔涼生六幕風。” 宋 王琪 《秋日白鷺亭向夕風晦有作》詩:“是時天宇曠,六幕無纖靄。”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類醜。”
元化
造化;天地。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六:“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繄元化之紛綸兮,陰陽運而參差。”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諸公以英才駿足絶世之學,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風雲月露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後即用“風雲月露”指綺麗浮靡,吟風弄月的詩文。 清 鄭燮 《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其間風雲月露之辭,悖理傷道之作,不可勝數,常恨不得 始皇 而燒之。”《紅樓夢》第八一回:“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雲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 清 李慈銘 《書凌氏廷堪校禮堂集中書唐文粹文後》:“流及 六朝 ,愈尚華藻,波靡遞下,乃有風雲月露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