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寄題包山》
全文:
七十二山推最巨,望中縹緲雲深所。
巴陵地道空傳名,林屋洞天知何處。
靈威丈人竊素書,天地大文藏夏禹。
一時游目匪慕仙,怪力亂神子不語。
參考注釋
靈威丈人
傳說中仙人名。通稱 龍威丈人 。相傳 吳王 闔閭 游 禹山 ,遇 靈威丈人 入 洞庭 取 禹 藏書卷。見《河圖緯》。 明 袁宏道 《玉京洞》詩:“海可通,江可涉, 靈威丈人 難再得。” 錢伯城 箋校:“ 吳郡 本、 小修 本此句作‘ 靈威 逝矣仙衢滅’。”參見“ 靈威 ”。
素書
(1).古人以白絹作書,故以稱書信。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興呈蘇渙侍御》詩:“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蕪記·訴怨》:“怎不仗青鸞傳素書,打疊下屠龍計,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吳偉業 《鯗鶴》詩:“ 丁令 師來寄素書,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書名。舊題 漢 黃石公 撰, 宋 張商英 注。以道、德、仁、義、禮五者為主旨,取 老子 之說為注釋。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為 張商英 所偽托。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一》:“世多指兵書《三略》為 黃石公 所傳之書。 宋 張商英 曰:‘非也。 晉 亂,有盜發 子房 塚,於玉枕中獲此書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許妄傳,世所謂素書是也。’”
(3).泛指一般道書。 宋 蘇軾 《次韻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 黃公 覓《素書》。” 清 黃鷟來 《送田月樞歸隱王屋》詩:“底事披《素書》,無暇祀 黃石 。”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素書》是用朱墨寫在白絹上的道書。”
(4).書籍。《周書·張軌傳》:“ 軌 性清素,臨終之日,家無餘財,唯有素書數百卷。” 唐 許渾 《姑熟官舍》詩:“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滿素書。” 元 汪元亨 《沉醉東風·歸田》曲:“怕纏手焚了素書,懶鑽頭拽倒茅廬。”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大文
(1).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北史·薛道衡傳》:“涉歷經史,有才思,雖不為大文,所有詩詠,大致清遠。”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世之尊崇 愈 者,方以是篇為巨製大文,而授受誦習焉。”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人若讀 鄂謨 (Homeros)以降大文,則不徒近詩,且自與人生會。”
(2).謂繁盛的文飾。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溫麗瓊臺,密華承寢;當戶之縠,大文之錦。”
夏禹
夏代開國之主。顓頊孫,姓如人氏,其號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稱“伯禹”。為有天下之號,史稱夏禹,又稱“夏後氏”。在位八年,後南巡,崩於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據傳,禹治水,歷十年之久,“三過其門而不入”,終於戰勝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國歷史上勞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國王
乾隆名句,寄題包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