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金山寺再疊蘇軾韻》
全文:
冊府常披輿地圖,西極江源東竟海。
中流銀髮能許長,氐父乃如黍米在。
獲金名易裴頭陀,祗園高下臨澄波。
自茲勝跡擅吳下,騷人禪客游恆多。
南國重來命巡楫,風恬浪靜韶春日。
佳境畢景不能窮,琳宮梵宇層樓赤。
石𥱼萬劫埋仙魄,髯翁吟際髯應黑。
今來古往熾然明,不遷者存底用驚。
福地只宜泯六識,山色江聲定何物。
印公留帶可鎮山,當時公案足警頑。
蘇公不言言未已,試看袞袞東流水。
參考注釋
頭陀
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後世也用以指行腳乞食的僧人。又作“馱都、杜多、杜荼”
下臨
下對;下視。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齊 王巾 《頭陁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唐 杜甫 《寄董卿嘉榮》詩:“下臨千仞雪,卻背五繩橋。”
澄波
清波。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澄波萬壑,潔瀾千里。”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距施州二十里》詞:“萬事茫茫,分付澄波與爛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東瞰澄波,西懸倒壁。”
乾隆名句,游金山寺再疊蘇軾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