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御太和,垂衣覲簪紱

乾隆養心殿晚景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養心殿晚景》

全文:
宮殿琉璃瓦,日照炎越欻。
心以盼快晴,覺欣弗覺郁。
庭除列盆植,更喜爽風拂。
彤牆隱下舂,颯景含隆崛。
明朝御太和,垂衣覲簪紱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明朝

〈方〉∶明天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垂衣

見“ 垂衣裳 ”。

簪紱

冠簪和纓帶。古代官員服飾。亦用以喻顯貴,仕宦。 唐 李頎 《裴尹東溪別業》詩:“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宋 范仲淹 《奏上時務書》:“凡居近位,歲進子孫,簪紱盈門,冠蓋塞路。” 清 方文 《述哀》詩:“兒長粗能文,母日望簪紱。”

乾隆名句,養心殿晚景名句

詩詞推薦

  • 雪消

    乾隆清代〕牆陰猶砌玉,池北漸鎔銀。晃日渾無質,凝冰暫有鱗。敷為大地澤,恰稱一天春。青女蕭閒甚,星河欲理綸。
  • 次韻杜監簿

    方岳宋代〕風雨重陽又一秋,白衣人至復何憂。東籬只此黃花是,未必淵明風馬牛。
    明朝御太和,垂衣覲簪紱 詩詞名句
  • 戲子常攜妓見訪

    李新宋代〕紅英渾似識劉郎,迎笑千株夾路傍。曙色松窗留不得,斷雲無處覓殘香。
    明朝御太和,垂衣覲簪紱 詩詞名句
  • 喜遷鶯(秋夜聞雁)

    康與之宋代〕秋寒初勁。看雲路雁來,碧天如鏡。湘浦煙深,衡陽沙遠,風外幾行斜陣。回首塞門何處,故國關河重省。漢使老
  •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

    李賀唐代〕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 山居·其一

    江有溶明代〕郊原雨足靜蓬扉,許放山林老布衣。地隔市城過客少,塵封筆硯答書稀。棋當斂局知高下,鳥慣窺檐說是非。消受
  • 狗溪迎湫祈雨輒應

    文同宋代〕夏雨渴久矣,秋苗憂杭然。至誠通祝版,靈貺逐香菸。桐祓應無訟,囷倉定有年。曹公三大堰,一夜滿民田。
  • 二月十二日雨寒

    趙蕃宋代〕重設匡爐火,還披故絮裘。春風今已半,地域況南頭。次第農耕動,侵尋花事休。浮生有過鳥,歸計欠沉牛。
    明朝御太和,垂衣覲簪紱 詩詞名句
  • 贈姑子王師孟

    錢忠宋代〕水國神仙宅,吾今過此中。長橋千古月,不復怨春風。
  • 西江月

    向滈宋代〕流水斷橋衰草,西風落日清笳。往來贏得鬢邊華。此去征鞍休跨。煙漵綠深陂筱,霜籬紅老江花。青山盡處是儂家
明朝御太和,垂衣覲簪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