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邁的《送陳君保作吉赴廣漕》
全文:
昔我與君俱妙齡,同時棄貢鄉曲英。
君攜令遜伯湖氏,天性好義甚好名。
薄俗斗粟有德色,君視名第鴻毛輕。
此事今無古亦少,百鳥群中孤鳳鳴。
老天相知苦不早,囊書匣劍猶書生。
累年文屋提鐵騎,共我掎角參齊盟。
我於再戰偶得雋,君雖屢衂無弱兵。
長須忽持雙鯉至,短褐欲訪五羊城。
紅粉蛛絲期已近,金灘鸂鶒眼偏明。
知君圖南非左計,九萬扶搖第一程。
疇昔韓蘇行腳處,一草一木被光明。
鱷魚久出海若避,白鶴詩留泉石清。
葛仙丹井湮眼沒,伏波銅柱余崢嶸。
君行窺奇摘海異,海沃磊聲氣愈盈。
閩士南征可車載,間有鐵中夸錚錚。
韶山瑚夏璉只君是,此寶豈久道邊橫。
吹送鶚書風借便殿前奏賦摩空聲。
當家魁相衣缽在,會趾前美大門閎。
壽母一笑春生頰,繡與錦誥來將迎。
牽衣兒女莫惜別,為君為親在此行。
計程何日到庾嶺,梅花雪片飛瓊瑛。
魁占群芳差易耳,相期心事在和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薄俗
輕薄的習俗,壞風氣。《漢書·元帝紀》:“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晉書·虞預傳》:“窮奢竭費謂之忠義,省煩從簡呼為薄俗,轉相放效,流而不反。” 宋 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人生交分恥苟合,貴以道義久可要,薄俗盈虛逐勢利,清風緜邈日已凋。” 清 唐孫華 《哭顧觀廬侍郎》詩:“共惜斯人沒,誰令薄俗敦?”
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糧食。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貨志上二》:“尺縑斗粟,未聞有所增益。” 明 張居正 《答廣中督撫書》:“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積年逋寇,皆束手歸降。”
(2).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載, 漢文帝 劉恆 之弟 淮南厲王 劉長 謀反失敗,被押解去 蜀郡 嚴道縣 ,在路上絕食而死,民間編了首歌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後以“斗粟”譏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晉書·王沉等傳論》:“‘斗粟’興謡,‘踰里’成詠。”《新唐書·吳兢傳》:“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誅,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蒼蠅》之詩,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賦》:“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間,聖賢所難。下至 漢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語, 唐 宮飛鏃。貴極萬乘,富兼九州。豈曰無家,兄弟為讐。”參見“ 尺布斗粟 ”。
有德
(1).有德行。謂道德品行高尚,能身體力行。《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鄭玄 註:“德,能躬行者。”《論語·憲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禮。若有德及氣力尚壯,則君優而留之。”
(2).指有德行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敵。”《禮記·禮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 孫希旦 集解:“有德,謂有德行者。”
名第
(1).高第。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三:“﹝ 劉軻 ﹞後乃精於儒學,而肄文章,因策名第,歷任史館。”
(2).科舉考試中式的名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聽響卜》:“ 韋甄 及第年,事勢固萬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志在鼎甲,未免撓懷。” 宋 葉適 《<覆瓿集>序》:“或謂 子長 負絶世筆墨,而區區名第乃不與常人比,故多怒譏,誠然哉?”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榜眼》:“第二第三又皆謂之榜眼,至探花則以年少者為之,不論名第。”
鴻毛
鴻雁的毛,比喻極輕
王邁名句,送陳君保作吉赴廣漕名句
名句推薦
夜月琉璃水,春風卵色天
沈青箱《過台城感舊》笑余猶是紅塵客,盡日攀躋行路難
楊紬林《寄僧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