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全文:
世態已更千變盡,心源不受一塵侵。
青春白日無公事,紫燕黃鸝俱好音。
付與兒孫知伏臘,聽教魚鳥逐飛沈。
黃公壚下曾知味,定是逃禪入少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世態
指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的人情世故
也索氫世態炎涼心中暗忖。——佚名《凍蘇秦》
千變
極言變化之多。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詩:“ 峽 江饒暗石,水狀日千變。” 元 柳貫 《次韻魯參政觀潮》:“倒排山嶽窮千變,闔闢雲雷竦百靈。”
心源
猶心性。佛教視心為萬法之源,故稱。 唐 元稹 《度門寺》詩:“心源雖了了,塵世苦憧憧。” 宋 邵雍 《暮春吟》:“自問心源無所有,答雲疎懶味偏長。”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渾淪與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貞統於《乾》《坤》之妙。”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純瑩智照直證心源,不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藴之善,自能發揮光大。”
一塵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 唐 聶夷中 《古興》詩:“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附上《周易》質疑若干條,一塵勺水,未必無補於高深,或去道尚遠,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太平廣記》卷四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丁約》:“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宋 孫覿 《奉寄沉理問》詩:“可憐仙凡一塵隔,哀樂紛綸殊不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鄒謙之》書:“縱令鞭辟向里,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那些作品,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傑作幾乎相同,但一定還差一塵。”
黃庭堅名句,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名句
名句推薦
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現代無名《天安門詩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