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彭的《用前韻》
全文:
離索未相逢,情親在詩軸。
歸來兩丹楓,詩作牛腰束。
妙語挾風霜,勁氣穿我屋。
眼中識慈明,尊下慚小陸。
念昔少年時,洞庭思濯足。
援琴寫將歸,臨河嘆鳴犢。
正爾巢一枝,何勞排五鹿。
江闊洲渚寒,微風泛時菊。
劇談斗低昂,露草復淋漉。
誰家酒杯寬,滿引瓮頭淥。
何知程衛尉,未暇顧藉福。
鼓柂牽牛河,頓覺滄溟促。
參考注釋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何勞
猶言何須煩勞,用不著。《三國演義》第九六回:“ 趙雲 慌忙下馬伏地曰:‘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收拾殘經別法王,袈裟脫去換霓裳。初來不為求超脫,臨去何勞懺罪殃。”
承受煩勞。《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舉何勞餧飼濃。” 蔣禮鴻 通釋:“何勞,同‘荷勞’,承荷煩勞的意思。”
五鹿
(1). 春秋 時地名。(1) 衛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 公子 重耳 ﹞過 衛 , 衛文公 不禮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預 註:“ 五鹿 , 衛 地。”(2) 晉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縣 東。相傳 穆天子 東征曾舍於此。《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 齊侯 、 衛侯 救 邯鄲 ,圍 五鹿 。” 杜預 註:“ 五鹿 , 晉 邑。”
(2).指 西漢 五鹿充宗 。(1)《漢書·朱雲傳》載, 充宗 通曉 梁立 《易》。嘗憑藉權勢與諸儒辯《易》,諸儒不敢與爭,惟 朱雲 多次將他駁倒。故時語曰:“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後借指能言善辯的人。 清 王濤 《贈唐魏公》詩:“雄辯驚四筵,高談折 五鹿 。”(2)《漢書·佞倖傳·石顯》:“ 顯 與中書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勢也。”後借指擅權倚勢的人。
(3).複姓。
李彭名句,用前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