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正華的《草堂遣興答見贈諸公·其一》
全文:
悠然扶杖自行歌,春到茅堂風日和。
人薄利名何患老,子分耕讀不妨多。
坐憑片石堪為幾,臥覆叢花亦當蓑。
卻命預陳斗酒待,昨來溪友許相過。
參考注釋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長句》:“游騎偶同人鬭酒,名園相倚杏交花。” 清 陳維崧 《菩薩蠻·為竹逸題徐渭文畫紫牡丹》詞:“年時鬭酒紅欄下,一叢奼紫真如畫。” 清 陳於王 《燕九竹枝詞》之九:“觀傍培塿氍毺新,酒市爭看鬭酒人。”
昨來
近來。 唐 岑參 《河西春暮憶秦中》詩:“別後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想昨來枉了身心,初間喚做得為夫婦;誰知今日,喚俺做哥哥。”《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四年》:“臣聞昨來西師出界,中綴而還,將下師徒,頗有飢凍潰散。”
溪友
指居住溪邊寄情山水的朋友。 宋 黃庭堅 《和答子瞻》:“故園溪友膾腹腴,遠包春茗問何如。” 宋 陸游 《小舟晚歸》詩:“扶病尋溪友,忘憂泛釣槎。” 元 洪希文 《仙邑館所歸溪行書觸目》詩:“杏花深處酒堪賒,來訪漁翁溪友家。”
相過
(1).謂太陽過赤道內外各二十三度半。《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 杜預 註:“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長短極,故相過。” 楊伯峻 註:“ 談遷 《國榷》引 明 李天經 曰:‘太陽行黃道中線,迨二分而黃道與赤道相交,是為同道。二至則過赤道內外各二十三度,是謂相過。’”
(2).互相超越。《管子·治國》:“故先王使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萬物一齊無由相過。”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德既無以相過,則智勝而已矣。”
(3).互相往來。《商君書·兵守》:“故曰慎使三軍無相過,此盛力之道。” 漢 張衡 《西京賦》:“若夫 翁伯 、 濁 、 質 、 張里 之家,擊鐘鼎食,連騎相過, 東京 公侯,壯何能加!” 唐 韓愈 《長安交遊者贈孟郊》詩:“親朋相過時,亦各有以娛。”
李正華名句,草堂遣興答見贈諸公·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卻命預陳斗酒待,昨來溪友許相過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