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其三·勸凡夫十二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平旦寅。

平旦寅。

智慧莫與色為親。

斷除三障及三業。

遠離六賊及六塵。

金玉滿室非是寶。

忍辱最是無價珍。

男子女人行此事。

不染生死免沉淪。

詩詞問答

問:《十二時·其三·勸凡夫十二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五

參考注釋

平旦

清晨;平明;平日,平時

智慧

辯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不只是情感和願望,智慧在決定這些重要問題時必然有其作用

斷除

徹底剷除;徹底消滅。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淺近之劑,固可笑。然日進一盃,固無反誤。雖未保斷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觀公妖氣太重,我與你早早斷除,免致後患。” 趙朴初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佛主要教導人們斷除內心的煩惱,以求解脫。”

三障

佛教語。指煩惱障、業障和報障。此為求解脫的三大障礙。《大智度論》卷五:“三障中,業力最大故,積集諸業,乃至百千萬劫中,不失、不燒、不壞,與果報時不亡。”

三業

(1).佛教語。指身業、口業、意業。佛教認為造業將引生種種果報。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況答三業之勞乎?”《魏書·釋老志》:“心去貪忿痴,身除殺淫盜,口斷妄雜諸非正言。總謂之十善道。能具此,謂之三業清浄。” 宋 黃庭堅 《題墨軒和遵老》詩:“平生三業浄,在俗亦超然。”

(2).佛教語。指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即非善非惡之業)。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七:“凡夫、二乘及與菩薩,具有三業。”

遠離

(1).遠遠地離開。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章炳麟 《菌說》:“吾觀《六波羅密經》言 忉利天 臨命終時,天女眷屬,皆悉遠離,棄之如草。”

(2).佛教謂達到超脫生死境界之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誦經·釋慧皎》:“﹝ 慧彌 ﹞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後,志修遠離。”

六賊

(1).謂危害天下的六種惡人。《六韜·上賢》:“ 太公 曰:‘夫六賊者,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游觀倡樂者,傷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犯歷法禁,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三曰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障主明者,傷王之權;四曰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六曰強宗侵奪,陵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元 劉壎 《隱居通義·駢儷二》引 車震卿 《啟》:“所幸社稷靈長,天王明聖,雖未築鯨鯢而誅六賊,然已御螭魅而去四凶。”

(2).指 北宋 末之 蔡京 、 朱勔 、 王黼 、 李彥 、 童貫 、 梁師成 六人。他們結黨營私,危害國家,被太學生 陳東 等斥為“六賊”。見《宋史·欽宗紀》。

(3).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此六塵能以眼、耳等六根為媒介,劫掠“法財”,損害善性,故稱。見《楞嚴經》卷四。 唐 白居易 《齋戒》詩:“每因齋戒斷葷腥,漸覺塵勞染愛輕。六賊定知無氣色,三屍應恨少恩情。” 金 邊元鼎 《自嘆》詩:“久貧自沃三彭熾,一醉齊休六賊狂。”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謂此六根妄逐塵境,如賊劫財。《雜阿含經》卷四三:“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囚持杯水》:“真如有變易,豈不聞善知識能迴三毒為三昧,浄戒能迴六賊為六神,迴煩惱作菩提,迴無明為大智。”參見“ 六塵 ”。

六塵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與“六根”相接,便能染污淨心,導致煩惱。《圓覺經》卷上:“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塵是境,識體是心。”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宋 司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詩之二:“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途。” 明 劉基 《松風閣記》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妄耳。” 瞿秋白 《豬八戒》:“一切愛戀六塵,以至於‘ * 是沒有的,是幻執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團都滅絕了,成個正覺’,得證涅槃。”

金玉

(1).黃金與珠玉。珍寶的通稱。《左傳·襄公五年》:“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唐 杜甫 《黃河》詩之二:“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2).比喻珍貴和美好。《詩·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晉 葛洪 《抱朴子·鈞世》:“是以古書雖質樸,而俗儒謂之墮於天也。今文雖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礫也。” 唐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嬌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見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釋手。’”

非是

(1).謂不正當的事。《管子·明法解》:“國無明法,則百姓輕為非是。”

(2).以非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謂之愚。” 楊倞 註:“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則謂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當;有過錯。《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請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

無價

無法計算價值。比喻極為珍貴。《尹文子·大道上》:“﹝鄰人﹞以(寳玉)獻 魏王 ……王問價,玉工曰:‘此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僅可一觀。’”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以分寸之瑕,棄盈尺之夜光;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鈞,非 荊和 之遠識, 風胡 之賞真也。” 宋 蘇軾 《次韻送徐大正》:“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 清 陳維崧 《三姝媚·寄遠用梅溪韻》詞:“斜壓紅裯,曾化為蝴蝶,此歡無價。”

子女

(1) 兒子和女兒;兒女

亦無子女。——清· 袁枚《祭妹文》

幫助丈夫,教養子女,支持門庭,料量薪水。——《兒女英雄傳》

(2) 少年男子和女子

掠奪金帛子女

(3) 美女;年青女子

今若以華堂大廈,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遠孔明、 關、 張等。——《三國演義》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關的問題

(2) 預言命運的

他認為什麼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標籤:時辰

詩詞推薦

十二時·其三·勸凡夫十二首原文_十二時·其三·勸凡夫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