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難尋

釋印肅偈頌三十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印肅的《偈頌三十首》

全文:
佛是西天之梵語,此土將覺義以同名。
心邊不覺屬眾生,心轉覺時一切佛。
佛開口處為言教,化導迷心轉覺心。
眾生開口成寐語,沙魘群迷叫不醒。
迷悟不同希達者,諸佛方便救迷*情。
情忘想盡明心者,海藏琅函不可輕。
在在處處堪聞演,共祝吾皇亘古今。
臣忠子孝那邊靜,風雨調和物物成。
是非一體元無二,佛與眾生不出心。
我今圓滿如來藏,唯願眾生髮信心。
等與如來同受用,一聞千悟永瞻欽。
這回針芥若不遇,剎那失足墜幽冥。
閻公問汝將何答,未免刀山火焰林。
地獄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難尋
八萬四千城可畏,鐵圍無間苦呻吟。
箇中不遇佛光照,萬劫無由得山輪。
忉利諸天因業墜,後聞天鼓復超升。
人生有限空花相,光陰迅速豈堪停。
古人究竟如救頭,後士無依豈不驚。
一失人身難再復,榮華富貴苦來臨。
如今自有非他事,性水澄清理甚深。
海印森羅融萬象,湛然無古亦無今。
化無所化知無二,自肯隨心了此經。

釋印肅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印肅地獄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難尋書法作品欣賞
地獄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難尋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地獄

(1) 某些宗教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對

(2)

(3) 比喻受苦受難的地方

(4) 黑暗、喧鬧、混亂和壞人無法無天的地方

因心

謂親善仁愛之心。《詩·大雅·皇矣》:“維此 王季 ,因心則友。” 毛 傳:“因,親也。” 陳奐 傳疏:“因訓親,親心即仁心。”《舊唐書·孝友傳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廣濟。”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薦嚴,雖前無此比,亦不失臣子盡誠之誼。”

不悟

(1).沒有覺察。《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 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 蘇君 明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晉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2).不了解;不理會。《南史·江淹傳》:“不悟明公見眷之重。”《隋書·史祥傳》:“本即述職南蕃,宣條下國,不悟皇鑒曲發,備位少陽。”

(3).不覺悟。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封繼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漁家傲》一闋。”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 清 時,許多 中國 人似並不悟自己之為奴,一嘆。”

十八界

梵文的意譯。佛教以人的認識為中心,對世界一切現象所作的分類。或說,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發生認識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為認識對象的六境(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識(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俱舍論》卷一:“法種族義是‘界’義……如是一身或一相續有十八類諸法種族,名十八界。”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後,‘事數’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藴、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

釋印肅名句,偈頌三十首名句

詩詞推薦

地獄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難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