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炎正的《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天在闌乾角,人倚醉醒中。
千萬里,江南北,浙西東。吾生如寄,尚想三徑菊花叢。誰是中州豪傑,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釣魚翁。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拿著酒杯麵對斜陽,默默無語似乎在問西風。為什麼胭脂把荷花染得這么紅。放眼望去這千頃大江,裡面有萬斛的離別哀愁,沒有地方讓遠飛的鴻鳥歇足。唯有闌乾的一角可見一線天光,人依靠在一旁半醉半醒中。
萍蹤浪跡於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東。人生太短促,我還想閒步在三徑籬邊的菊叢。試問誰是中原豪傑,借我舟楫浮泛五湖,當一個釣魚翁。回望這淪陷的故國,這田園歸意莫要太匆匆。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
芙蓉:是荷花,這裡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賦》說它“初榮夏芬,晚花秋曜”。
斛(hú):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後改為五斗一斛。“萬斛”,比喻愁多。
“天在”二句:意謂自已在似醉似醒中倚欄眺望,欄桿一角露出一線天光。
如寄:喻生命短促。
三徑菊花:趙岐《三輔決錄·逃名》:漢時,蔣詡辭官歸鄉里,閉門不出,院舍前竹下辟三徑(小路),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後遂以“三徑” 稱隱士居所。陶潛《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此化用其意,表示歸居田園。
中州:黃河中、下游地區。
五湖:太湖一帶。此表示隱遁湖海。
故國:指中原。
簡評
楊炎正是楊萬里的族弟,與辛棄疾相交甚密。他和辛棄疾一樣,都是力主抗金的志士,但卻在朝廷的投降政策下無所事事,空有卓越才能和遠大抱負而無從施展,這首詞正是作者秋日感懷、觸景生情時所作,用以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苦悶。楊炎正名句,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名句
名句推薦
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黃公紹《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新豐美酒斗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王維《少年行四首》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
秦觀《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
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
呂不韋《呂氏春秋·紀·孟春紀》邊蛇口中草,蠍子尾後針。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五》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
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原道訓》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於中,則播於外也。
戴聖《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第四十九》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
賀鑄《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